“海桐皮”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52166tangao(讨论 | 贡献) 小 (已导入1个版本) |
52166tangao(讨论 | 贡献) |
||
第63行: | 第63行: | ||
1.化学成分:本品含刺桐文碱、水苏碱等多种生物碱,还含黄酮,氨基酸和有机酸等。 | 1.化学成分:本品含刺桐文碱、水苏碱等多种生物碱,还含黄酮,氨基酸和有机酸等。 | ||
− | 2.药理作用:海桐皮有抗炎、镇痛、镇静作用;并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且有降压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 | 2.药理作用:海桐皮有抗炎、镇痛、镇静作用;并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且有降压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分类:祛风湿药]] |
2015年9月4日 (五) 15:29的最新版本
海桐皮 Haitongpi
善治下肢关节痹痛
《海药本草》
为豆科植物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或乔木刺桐E.arborescens Roxb.的干皮或根皮。主产于浙江、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夏、秋剥取树皮,晒干。切丝,生用。
名释
本品“生南海山谷中,树似桐皮而皮黄白色,有刺,故以名之”(《海药本草》)。因产地和颜色而得名。
性能
苦、辛,平。归肝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应用
1.风湿痹证。本品辛能散风,苦能燥湿,主入肝经,能袪风湿,行经络,止疼痛,达病所,尤善治下肢关节痹痛。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腰膝酸痛,或麻痹不仁,常与薏苡仁、生地黄、牛膝、五加皮等同用,如海桐皮酒(《杂病源流犀烛》);或与丹参、肉桂、附子、防己等配伍,如海桐皮汤(《圣济总录》)。
2.疥癣,湿疹。本品辛散苦燥,入血分能袪风燥湿,又能杀虫,故可治疥癣、湿疹瘙痒,可单用或配蛇床子、苦参、土茯苓、黄柏等煎汤外洗或内服。
用法用量
煎服,5~15g;或酒浸服。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1.《海药本草》:“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
2.《本草纲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刺桐文碱、水苏碱等多种生物碱,还含黄酮,氨基酸和有机酸等。
2.药理作用:海桐皮有抗炎、镇痛、镇静作用;并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且有降压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