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丸”的版本间的差异
(用户名被删除) |
52166tangao(讨论 | 贡献)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33行: | 第33行: | ||
肾泄,又称五更泄、鸡鸣泻,多由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所致。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五更正是阴气极盛,阳气萌发之际,命门火衰者应于此时,因阴寒内盛,命门之火不能上温脾土,脾阳不升而水谷下趋,故令五更泄泻。正如《医方集解》所云:“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脾失健运,故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脾肾阳虚,阴寒凝聚,则腹痛、腰酸肢冷。《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脾肾阳虚,阳气不能化精微以养神,以致神疲乏力。治宜温肾暖脾,固涩止泻。方中重用补骨脂辛苦性温,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本草纲目》谓其“治肾泄”,故为君药。臣以肉豆蔻温中涩肠,与补骨脂相伍,既可增温肾暖脾之力,又能涩肠止泻。吴茱萸温脾暖胃以散阴寒;五味子酸温,固肾涩肠,合吴茱萸以助君、臣药温涩止泻之力,为佐药。用法中姜、枣同煮,枣肉为丸,意在温补脾胃,鼓舞运化。诸药合用,俾火旺土强,肾泄自愈。方名“四神”,正如《绛雪园古方选注》所说:“四种之药,治肾泄有神功也。” | 肾泄,又称五更泄、鸡鸣泻,多由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所致。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五更正是阴气极盛,阳气萌发之际,命门火衰者应于此时,因阴寒内盛,命门之火不能上温脾土,脾阳不升而水谷下趋,故令五更泄泻。正如《医方集解》所云:“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脾失健运,故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脾肾阳虚,阴寒凝聚,则腹痛、腰酸肢冷。《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脾肾阳虚,阳气不能化精微以养神,以致神疲乏力。治宜温肾暖脾,固涩止泻。方中重用补骨脂辛苦性温,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本草纲目》谓其“治肾泄”,故为君药。臣以肉豆蔻温中涩肠,与补骨脂相伍,既可增温肾暖脾之力,又能涩肠止泻。吴茱萸温脾暖胃以散阴寒;五味子酸温,固肾涩肠,合吴茱萸以助君、臣药温涩止泻之力,为佐药。用法中姜、枣同煮,枣肉为丸,意在温补脾胃,鼓舞运化。诸药合用,俾火旺土强,肾泄自愈。方名“四神”,正如《绛雪园古方选注》所说:“四种之药,治肾泄有神功也。” | ||
− | + | 本方由《普济本事方》的二神丸与五味子散两方组合而成。二神丸(肉豆蔻、补骨脂)主治“脾肾虚弱,全不进食”;五味子散(五味子、吴茱萸)专治“肾泄”。两方相合,则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之功益佳。原方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均未标剂量,后世方书多参照《证治准绳》卷6之四神丸而补。 | |
− | + | 《医方集解》记载本方服法宜在“临睡时淡盐汤或白开水送下”,颇为有理,正如汪昂所云:“若平旦服之,至夜药力已尽,不能敌一夜之阴寒故也。”故应嘱患者于临睡时服药,更为奏效。 | |
− | + | 本方与真人养脏汤同为固涩止泻之剂,但所治不尽相同。本方重用补骨脂为君药,以温肾为主,兼以暖脾涩肠,主治命门火衰、火不暖土所致的肾泄;真人养脏汤重用罂粟壳为君药,以固涩为主,兼以温补脾肾,主治泻痢日久、脾肾虚寒而以脾虚为主的大便失禁。 | |
第45行: | 第45行: | ||
− | + |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命门火衰,火不暖土所致五更泄泻或久泻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五更泄泻,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为辨证要点。 | |
− | + | 2.加减变化 本方合理中丸,可增强温中止泻之力。若腰酸肢冷较甚者,加附子、肉桂以增强温阳补肾之功。 | |
− | + |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结肠炎、肠结核、肠道易激综合征等属脾肾虚寒者。 | |
第57行: | 第57行: | ||
− | + | 1.原书主治 《内科摘要》卷下:“治脾肾虚弱,大便不实,饮食不思。” | |
− | + |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祛寒之剂》:“此足少阴药也。破故纸辛苦大温,能补相火以通君火,火旺乃能生土,故以为君;肉蔻辛温,能行气消食、暖胃固肠;五味咸能补肾,酸能涩精;吴萸辛热,除湿燥脾,能入少阴、厥阴气分而补火;生姜暖胃,大枣补土,所以防水。盖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故大补下焦元阳,使火旺土强,则能制水而不复妄行也。” | |
第67行: | 第67行: | ||
− | + | 周氏用四神丸加味治愈慢性腹泻31例。方用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各10g,黄芪、枳壳各30g,党参20g,白术、肉桂、附片、焦三仙各10g,水煎服。结果:除2例直肠癌死亡外,治愈26例,显效3例。 | |
− | |||
− | |||
+ | 周建龙.四神丸治愈慢性腹泻31例。陕西中医 1984;(2):12 | ||
第80行: | 第79行: | ||
四神丸及其拆方二神丸、五味子散以及单味药五味子、吴茱萸对家兔离体肠管的自发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对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四神丸与肾上腺素抑制肠管作用的比较表明,本方的抑制作用并非通过ɑ受体而起作用。 | 四神丸及其拆方二神丸、五味子散以及单味药五味子、吴茱萸对家兔离体肠管的自发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对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四神丸与肾上腺素抑制肠管作用的比较表明,本方的抑制作用并非通过ɑ受体而起作用。 | ||
+ | 胡隐恒,等.四神丸及其组成对家兔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中成药研究 1981;(9):31 | ||
+ | ---- | ||
+ | ---- | ||
+ | |||
+ | 目录 | ||
+ | |||
+ | “四神丸”在《中国药典》 | ||
+ | |||
+ | “四神丸”在《内科摘要》卷下 | ||
+ | |||
+ | “四神丸”在《古今医统》卷七十三引《医林集要》 | ||
+ | |||
+ | 《中国药典》:四神丸 | ||
+ | |||
+ | ==处方== | ||
+ | |||
+ | 肉豆蔻(煨)200g 补骨脂(盐炒)400g 五味子(醋制)200g 吴茱萸(制)100g 大枣(去核)200g | ||
+ | |||
+ | |||
+ | |||
+ | ==性状== | ||
+ | |||
+ | 本品为浅褐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咸而带酸、辛。 | ||
+ | |||
+ | |||
+ | |||
+ | ==炮制== | ||
+ | |||
+ | 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 ||
+ | |||
+ | |||
+ | |||
+ | ==功能主治== | ||
+ | |||
+ | 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用于命门火衰,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 ||
+ | |||
+ | |||
+ | |||
+ | ==用法用量== | ||
+ | |||
+ | 口服,一次9g,一日1~2次。 | ||
+ | |||
+ | |||
+ | |||
+ | ==贮藏== | ||
+ | |||
+ | 密闭,防潮。 | ||
+ | |||
+ | |||
+ | |||
+ | ==摘录== | ||
+ | |||
+ | 《中国药典》 | ||
+ | |||
+ | —————————————————— | ||
+ | |||
+ | 《内科摘要》卷下:四神丸 | ||
+ | |||
+ | ==处方== | ||
+ | |||
+ | 肉豆蔻(生用)60克 补骨脂(炒)120克 五味子60克 吴茱萸120克 | ||
+ | |||
+ | |||
+ | |||
+ | ==制法== | ||
+ | |||
+ | 上药为末,加红枣50枚,生姜120克,切碎,用水煮至枣熟,去姜,取枣肉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 ||
+ | |||
+ | |||
+ | |||
+ | ==药理作用== | ||
+ | |||
+ | 对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 《中成药研究》1981(9):31,四神丸及其拆方二神丸、五味子散,以及单味药五味子、吴茱萸,对家兔离体肠管的自发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对抗乙酰胆硷和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四神丸与肾上腺素抑制肠管作用的比较表明,本方的抑制作用并非通过α受体而起作用。 | ||
+ | |||
+ | |||
+ | |||
+ | ==功能主治== | ||
+ | |||
+ | 温肾暖脾,固涩止泻。治脾肾虚寒,大便不实,饮食不思,或食而不化,或腹痛,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现常用于慢性腹泻、肠结核等属脾肾虚寒之久泻或五更泄泻者。 | ||
+ | |||
+ | |||
+ | |||
+ | ==用法用量== | ||
+ | |||
+ | 每次50~70丸,空腹时服。 | ||
+ | |||
+ | |||
+ | |||
+ | ==备注== | ||
+ | |||
+ | 本方是《普济本事方》二神丸和五味子散二方组合而成。方中补骨脂温肾暖脾为君;吴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温脾暖胃,涩肠止泻为臣,二者相配,脾肾兼治,使命门火足则脾阳得以健运,温阳涩肠之力相得益彰,五味子酸敛固涩,合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养胃,共为佐使。 | ||
+ | |||
+ | |||
+ | |||
+ | ==摘录== | ||
+ | |||
+ | 《内科摘要》卷下 | ||
+ | |||
+ | —————————————————— | ||
+ | |||
+ | 《古今医统》卷七十三引《医林集要》:四神丸 | ||
+ | |||
+ | ==处方== | ||
+ | |||
+ | 五味子120克 熟地黄180克 肉苁蓉500克 菟丝子饼60克 | ||
+ | |||
+ | |||
+ | |||
+ | ==制法== | ||
+ | |||
+ | 上药为末,酒煮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 | ||
+ | |||
+ | |||
+ | |||
+ | ==功能主治== | ||
+ | |||
+ | 治禀赋虚弱,小便频数不禁。 | ||
+ | |||
+ | |||
+ | |||
+ | ==用法用量== | ||
+ | |||
+ | 每服5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 ||
+ | |||
+ | |||
+ | |||
+ | ==摘录== | ||
− | + | 《古今医统》卷七十三引《医林集要》 |
2015年4月7日 (二) 22:51的最新版本
四神丸
《内科摘要》
组成
肉豆蔻二两(60g) 补骨脂四两(120g) 五味子二两(60g) ;吴茱萸浸炒,一两(30g)
用法
上为末,用水一碗,煮生姜四两(120g),红枣五十枚,水干,取枣肉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6-9g),空心食前服(现代用法:以上5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每服9g,每日1—2次,临睡用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亦作汤剂,加姜、枣水煎,临睡温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
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方解
肾泄,又称五更泄、鸡鸣泻,多由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所致。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五更正是阴气极盛,阳气萌发之际,命门火衰者应于此时,因阴寒内盛,命门之火不能上温脾土,脾阳不升而水谷下趋,故令五更泄泻。正如《医方集解》所云:“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脾失健运,故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脾肾阳虚,阴寒凝聚,则腹痛、腰酸肢冷。《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脾肾阳虚,阳气不能化精微以养神,以致神疲乏力。治宜温肾暖脾,固涩止泻。方中重用补骨脂辛苦性温,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本草纲目》谓其“治肾泄”,故为君药。臣以肉豆蔻温中涩肠,与补骨脂相伍,既可增温肾暖脾之力,又能涩肠止泻。吴茱萸温脾暖胃以散阴寒;五味子酸温,固肾涩肠,合吴茱萸以助君、臣药温涩止泻之力,为佐药。用法中姜、枣同煮,枣肉为丸,意在温补脾胃,鼓舞运化。诸药合用,俾火旺土强,肾泄自愈。方名“四神”,正如《绛雪园古方选注》所说:“四种之药,治肾泄有神功也。”
本方由《普济本事方》的二神丸与五味子散两方组合而成。二神丸(肉豆蔻、补骨脂)主治“脾肾虚弱,全不进食”;五味子散(五味子、吴茱萸)专治“肾泄”。两方相合,则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之功益佳。原方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均未标剂量,后世方书多参照《证治准绳》卷6之四神丸而补。
《医方集解》记载本方服法宜在“临睡时淡盐汤或白开水送下”,颇为有理,正如汪昂所云:“若平旦服之,至夜药力已尽,不能敌一夜之阴寒故也。”故应嘱患者于临睡时服药,更为奏效。
本方与真人养脏汤同为固涩止泻之剂,但所治不尽相同。本方重用补骨脂为君药,以温肾为主,兼以暖脾涩肠,主治命门火衰、火不暖土所致的肾泄;真人养脏汤重用罂粟壳为君药,以固涩为主,兼以温补脾肾,主治泻痢日久、脾肾虚寒而以脾虚为主的大便失禁。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命门火衰,火不暖土所致五更泄泻或久泻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五更泄泻,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本方合理中丸,可增强温中止泻之力。若腰酸肢冷较甚者,加附子、肉桂以增强温阳补肾之功。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结肠炎、肠结核、肠道易激综合征等属脾肾虚寒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内科摘要》卷下:“治脾肾虚弱,大便不实,饮食不思。”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祛寒之剂》:“此足少阴药也。破故纸辛苦大温,能补相火以通君火,火旺乃能生土,故以为君;肉蔻辛温,能行气消食、暖胃固肠;五味咸能补肾,酸能涩精;吴萸辛热,除湿燥脾,能入少阴、厥阴气分而补火;生姜暖胃,大枣补土,所以防水。盖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故大补下焦元阳,使火旺土强,则能制水而不复妄行也。”
临床报道
周氏用四神丸加味治愈慢性腹泻31例。方用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各10g,黄芪、枳壳各30g,党参20g,白术、肉桂、附片、焦三仙各10g,水煎服。结果:除2例直肠癌死亡外,治愈26例,显效3例。
周建龙.四神丸治愈慢性腹泻31例。陕西中医 1984;(2):12
实验研究
四神丸及其拆方二神丸、五味子散以及单味药五味子、吴茱萸对家兔离体肠管的自发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对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四神丸与肾上腺素抑制肠管作用的比较表明,本方的抑制作用并非通过ɑ受体而起作用。
胡隐恒,等.四神丸及其组成对家兔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中成药研究 1981;(9):31
目录
“四神丸”在《中国药典》
“四神丸”在《内科摘要》卷下
“四神丸”在《古今医统》卷七十三引《医林集要》
《中国药典》:四神丸
处方
肉豆蔻(煨)200g 补骨脂(盐炒)400g 五味子(醋制)200g 吴茱萸(制)100g 大枣(去核)200g
性状
本品为浅褐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咸而带酸、辛。
炮制
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
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用于命门火衰,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g,一日1~2次。
贮藏
密闭,防潮。
摘录
《中国药典》
——————————————————
《内科摘要》卷下:四神丸
处方
肉豆蔻(生用)60克 补骨脂(炒)120克 五味子60克 吴茱萸120克
制法
上药为末,加红枣50枚,生姜120克,切碎,用水煮至枣熟,去姜,取枣肉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药理作用
对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 《中成药研究》1981(9):31,四神丸及其拆方二神丸、五味子散,以及单味药五味子、吴茱萸,对家兔离体肠管的自发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对抗乙酰胆硷和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四神丸与肾上腺素抑制肠管作用的比较表明,本方的抑制作用并非通过α受体而起作用。
功能主治
温肾暖脾,固涩止泻。治脾肾虚寒,大便不实,饮食不思,或食而不化,或腹痛,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现常用于慢性腹泻、肠结核等属脾肾虚寒之久泻或五更泄泻者。
用法用量
每次50~70丸,空腹时服。
备注
本方是《普济本事方》二神丸和五味子散二方组合而成。方中补骨脂温肾暖脾为君;吴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温脾暖胃,涩肠止泻为臣,二者相配,脾肾兼治,使命门火足则脾阳得以健运,温阳涩肠之力相得益彰,五味子酸敛固涩,合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养胃,共为佐使。
摘录
《内科摘要》卷下
——————————————————
《古今医统》卷七十三引《医林集要》:四神丸
处方
五味子120克 熟地黄180克 肉苁蓉500克 菟丝子饼60克
制法
上药为末,酒煮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禀赋虚弱,小便频数不禁。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
《古今医统》卷七十三引《医林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