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及其连接(人体解剖学)”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已导入1个版本)
(已导入1个版本)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
 +
===第三节 颅骨及其连接===
 +
 +
颅骨skull是头部的支架,由23块形状不同的骨连接而成,容纳并保护脑、眼、耳、鼻及口等器官。容纳脑的部分叫脑颅cranium,大致呈卵圆
 +
 +
形,位居全颅的上后部,前下部为面颅facialskeleton,由眶腔、鼻腔和口腔为主所组成。耳位于颞骨内,外面仅见外耳门。脑颅和面颅可由眶上缘
 +
 +
至外耳门上缘连线分界(图3-48)。[[文件:rentijiepouxue133.jpg]]    颅的侧面观">图3-48 颅的侧面观
 +
 +
一、脑颅各骨
 +
 +
脑颅共有骨6种8块,包括额骨frontal bone 1块,顶骨parietalbone 2块,枕骨occipital bone 1块,颞骨temporal bone 2块,蝶骨sphenoid bone 1块,筛骨ethmoidbone 1块。
 +
 +
1.额骨
 +
 +
额骨位于前额处,可分为三部分:额鳞是构成前额基础的部分(图3-49),两侧中央隆起成额结节;眶部是在眶和颅腔之间水平伸出的部分;鼻部位于左右眶部之间,呈马蹄铁形,与筛骨和鼻骨连接,额骨内有空腔叫额窦,开口于鼻腔。[[文件:rentijiepouxue134.jpg]]    额骨(前面)">图3-49 额骨(前面)
 +
 +
2.顶骨
 +
 +
顶骨位于颅顶中部两侧,为方形扁骨,中央隆起处叫顶结节。
 +
 +
3.枕骨
 +
 +
枕骨位于顶骨之后,并延伸至颅底。在枕骨的下面中央有一个大孔,叫枕骨大孔,脑和脊髓在此处相续。以枕骨大孔为中心,枕骨可分为四个部分;后为鳞部,前为基底部,两侧为侧部。枕骨与顶骨、颞骨、及蝶骨相接。枕骨的内面:由枕骨大孔向前上为斜坡,枕骨大孔的前外侧有舌下神经管,管的两端开口,分别叫舌下神经管内口和外口。在枕骨大孔后方有枕内嵴向后上延伸至枕内隆凸,其上方有矢状沟,两侧有横沟。在枕骨前外侧缘有颈静脉切迹,它和颞骨上的颈静脉窝共同围成颈静脉孔。枕骨外面:在枕骨大孔两侧有椭圆形隆起的关节面,叫枕骨髁,与环椎的上关节窝组成环枕关节。大孔前方有隆起的咽结节,大孔后方有枕外嵴延伸至枕外隆凸,隆凸向两侧有上项线,其下方有与之平行的下项线。
 +
 +
4.颞骨
 +
 +
颞骨位于颅骨两侧,并延至颅底,可分为颞鳞、鼓部和岩部3部分(图3-50),周围与顶骨、枕骨及蝶骨相接。颞鳞呈鳞片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沟,外
 +
 +
面光滑。前部下方有颧突,颧突水平伸向前,与颧骨的颞突相接形成颧弓。颧突后端下方有椭圆形的浅窝叫下颌窝,窝的前缘隆起,叫关节结节。鼓部是围绕外耳道
 +
 +
前面、下面部分后面的骨板。岩部又名颞骨锥体,锥体有三个面,[[文件:rentijiepouxue135.jpg]]    颞骨">[[文件:rentijiepouxue136.jpg]]    颞骨">图3-50 颞骨尖
 +
 +
端朝向前内侧,岩部的前上面位于颅中窝,中部有一弓状隆起,其外侧为鼓室盖,均与耳的结构有关,靠近锥体尖处,有稍凹的指状压痕叫三叉神经压迹。岩部的后
 +
 +
上面位于颅后窝,近中央部分有内耳门,内接内耳道。后上面和前上面相接处为岩部上缘。岩部的下面对向颅底外面,外形粗糙,近中央部有颈动脉管外口,颈动脉
 +
 +
管在岩部内侧半通过,在锥体尖处形成颈动脉管内口;外口的后方为颈静脉窝,它与后方枕骨上的颈静脉切迹围成颈静脉孔。窝的外侧有细而长的茎突,其根部外侧
 +
 +
可见茎乳孔,位于茎突和乳突之间。乳突近似圆锥状,尖朝下,乳突内含蜂房状的空腔叫乳突小房,靠上方的较大,叫鼓(乳突)窦,与中耳相通。
 +
 +
5.蝶骨
 +
 +
蝶骨形如蝴蝶(图3-51),位于前方的额骨、筛骨和后方的颞骨、枕骨之间,横向伸展于颅底部。蝶骨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四个部分。体部位居中
 +
 +
央,上面构成颅中窝的中央部,呈马鞍状,叫蝶鞍,其中央凹陷,叫垂体窝;体部内有空腔,叫蝶窦,向前开口于鼻腔。小翼从体部前上方向左右平伸,小翼后缘是
 +
 +
颅前窝和颅中窝的分界线。小翼根部有视神经管通过,两视神经管内口之间有视交叉沟连系。大翼后缘是颅前窝和颅中窝的分界线。小翼根部有视神经管通过,两视
 +
 +
神经管内口之间有视交叉沟连系。大翼由体部平伸向两侧,继而上翘,可分三个面:脑面位于颅中窝,眶面朝向眶,颞面向外向下。在大翼近根部处由前向后可见圆
 +
 +
孔,卵圆孔和棘孔,从棘孔入颅的脑膜中动脉在骨面上留有动脉沟。体部两侧有由后向前行走的浅沟,叫颈动脉沟,颈内动脉经颈动脉管入颅后行于此沟内。在小翼
 +
 +
和大翼之间有狭长的眶上裂使颅腔与眶腔相通。翼突位于蝶骨下面,由大翼根部向下伸出,由内侧板和外侧板构成,两板的后部之间有楔形深窝叫翼突窝,翼突根部
 +
 +
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翼管。[[文件:rentijiepouxue137.jpg]]    蝶骨">[[文件:rentijiepouxue138.jpg]]    蝶骨">图3-51 蝶骨
 +
 +
 +
 +
6.筛骨
 +
 +
筛骨位于两眶之间,上接额骨鼻部并突入于鼻腔内。全骨分为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约成“巾”字形。筛板为水平方向隔分颅腔前部与鼻腔的薄骨
 +
 +
板,板的正中有向上突起的鸡冠,其两侧有多数筛孔。垂直板呈矢状位,由筛板下面正中向下伸出,参加组成鼻中隔,筛骨迷路位于筛板两侧的下方由多数空泡状筛
 +
 +
泡组成,叫筛窦,窦口通鼻腔。迷路外侧面为薄骨片,参加组成眶的内侧壁,叫眶板,迷路的内侧面有两片向内下方卷曲的薄骨片,分别叫做上、中鼻甲。
 +
 +
二、脑颅整体观
 +
 +
[[文件:rentijiepouxue139.jpg]]    筛骨">[[文件:rentijiepouxue140.jpg]]    筛骨">图3-52 筛骨脑颅外面为近似卵圆形的穹窿,内面与脑的形态相适应。一般将脑颅上部叫颅顶,下部叫颅底。颅
 +
 +
顶外面可见额骨和顶骨连接的冠状缝,两顶骨之间连接的矢状缝,两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人字缝,额骨和顶骨隆起的额结节和顶结节。在眶上缘的稍上方有隆的眉弓,
 +
 +
两侧眉弓之间平坦处叫眉间。颅顶内面沿正中线可见由前向后逐渐变宽的沟,叫上矢状沟,沟的两侧有多数颗粒小凹。在顶骨后部矢状缝两侧有时可见导血管孔。颅
 +
 +
顶主要由扁骨构成,扁骨两面的骨板分别叫内板和外板,中间为疏松的板障,板障中的比较发达的板障静脉,经导血管孔与颅内外血管相连通。颅底内面与大脑的额叶、颞叶以及小脑相适应而形成三个窝,分别叫做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图3-53)。[[文件:rentijiepouxue141.jpg]]    颅底内面观">图3-53 颅底内面观
 +
 +
1.颅前窝
 +
 +
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由额骨、筛骨和蝶骨小翼组成。筛骨鸡冠位居正中线,两侧为筛板及筛孔。再向外侧为额骨的眶部,有与大脑沟回相应的大脑轭。蝶骨小翼组成窝的后部。
 +
 +
2.颅中窝
 +
 +
颅中窝middle cranial
 +
 +
fossa由蝶骨体及大翼、颞骨岩部和鳞部的一部分以及顶骨前下角组成。在窝的中部有蝶鞍,其中央为垂体窝,后方为高起鞍背,鞍背的两侧角厚实,称为后床
 +
 +
突。蝶鞍前方有视交叉沟,沟的两端通视神经管,蝶骨小翼后缘的内侧端也明显增厚,称为前床突。颞骨岩部的尖和蝶骨体之间形成不规则的孔叫破裂孔,颈动脉管
 +
 +
内口即位于破裂孔侧壁处,由破裂孔上方向前,有颈动脉沟行于蝶骨体两侧。在蝶骨大翼的内侧部分,由前内向后外斜列着圆孔、卵圆孔和棘孔,蝶骨大翼和小翼之
 +
 +
间有眶上裂。在蝶骨大翼和颞骨鳞部,有树枝状的脑膜中动脉沟从棘孔上行。此外,在颞骨岩部前上面还可看到三叉神经压迹,弓状隆起和鼓室盖。
 +
 +
3.颅后窝
 +
 +
颅后窝posterior cranial
 +
 +
fossa主要由枕骨和颞骨岩部后上面组成。窝的中央有枕骨大孔,孔的前方为斜坡。在枕骨大孔前外侧缘处有舌下神经管内口。颅后窝后部中央有枕内隆凸,由
 +
 +
此向下有枕内嵴;自枕内隆突向上有矢状沟;向两侧有横沟,横沟延伸到颞骨内面转而向下,再转向前,叫乙状沟,最后通颈静脉孔。在颈静脉孔上方,颞骨岩部后
 +
 +
上面中央,有内耳门。颅底外面(图3-54)前部为面颅所覆盖;后部与颈部相接,粗糙不平。后部中央可见到枕骨大孔及其两侧的枕骨髁,枕骨
 +
 +
髁后方有不恒定的髁孔,前方有舌下神经管外口。枕骨大孔前方正中有咽结节,两侧有颈静脉孔和颈静脉窝。颈静脉窝的前方有颈动脉管外口,再向内侧可见破裂
 +
 +
孔,颈静脉窝的前外侧生有茎突,其后茎乳孔,孔的后方为乳突。外耳道在茎突前外侧,其前方有下颌窝和下颌结节,在枕骨大孔后方有枕外嵴、枕外隆凸及其两侧
 +
 +
的上项线和与之平行的下项线。[[文件:rentijiepouxue142.jpg]]    颅底外面观">图3-54 颅底外面观学
 +
 +
习脑颅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熟悉神经和血管的通路,包括十二对脑神经和重要的动、静脉通道。十二对脑神经及其通道是:⑴嗅神经通过筛孔,⑵视神经通过视神经
 +
 +
孔,⑶动眼神经通过眶上裂,⑷滑车神经通过眶上裂,⑸三叉神经第一支经眶上裂,第二支经圆孔,第三支经卵圆孔走行,⑹外展神经经眶上裂,⑺面神经入内耳
 +
 +
门,经颞骨内的面神经管,出茎乳孔,⑻位听神经经走内耳门分布于内耳,⑼舌咽神经通过颈静脉孔,⑽迷走神经通过颈静脉孔,⑾副神经通过颈静脉孔,⑿舌下神
 +
 +
经通过舌下神经管。重要的动脉有颈内动脉,经颈动脉管、破裂孔入颅,沿蝶鞍旁颈动脉沟走行然后分支至大脑;脑膜中动脉经棘孔入颅,沿脑膜中动脉沟走行。与
 +
 +
重要的静脉窦有关的有上矢状沟、横沟、乙状沟及颅内静脉主要出口颈静脉孔。
 +
 +
三、面颅各骨
 +
 +
面颅共9种15块骨,最大的是上颌骨和下颌骨,其余均较小,围绕大的骨块分布。
 +
 +
1.上颌骨
 +
 +
上颌骨maxillary
 +
 +
bone(图3-55)左右各一块,位于面部中央,分为体部和4个突。体部有四个面,上面即眶面,对眶腔,内含眶下管,管向后连于眶下沟,向前通眶下孔;
 +
 +
后面对向颞下窝,又叫颞下面,其下部隆起,叫上颌结节;内侧面又叫鼻面,可见上颌骨内的含气空洞即上颌窦;前面对向面部,有眶下孔。由前面内侧向上伸出额
 +
 +
突,上接额骨,内侧接鼻骨,外侧接泪骨;向下伸出牙槽突,有容纳齿根的牙槽;向外侧有颧突,接颧骨;向内侧伸出水平腭突,两侧上颌骨的腭突相连接组成硬腭
 +
 +
前部,其后缘接腭骨的水平板。[[文件:rentijiepouxue143.jpg]]    上颌骨">[[文件:rentijiepouxue144.jpg]]    上颌骨">图3-55 上颌骨
 +
 +
2.下颌骨
 +
 +
下颌骨mandible(图3-56)位于上颌骨下方,分为水平部分的体和两侧垂直的支。体呈弓状,下缘光滑,上缘生有下牙槽。外面光滑,前方正中
 +
 +
部向前的隆起叫颏隆凸,由此向外侧,在对第三颗牙槽下方处有颏孔。在体的内面中线处有尖锐的突起叫颏棘,其下方两侧各有一线窝叫二腹肌窝,由窝的上缘斜向
 +
 +
上外,有一条斜线,叫下颌舌骨线,线的内上方和外下方各有一浅窝,内上方者为舌下腺窝,外下方者为下颌下腺窝。下颌支伸向后上,末端分叉形成两个突起,前
 +
 +
方的叫冠突,后方的叫髁突,中间凹陷处叫下颌切迹,髁突上端膨大,叫下颌头,其下稍细,叫下颌颈,颈的前面有小凹,叫做翼肌凹。在支的内面中央有下颌孔,
 +
 +
经贯穿于骨质中的下颌管通向颏孔,在下颌孔前方有一小骨片伸出,部分遮盖下颌孔,叫下颌小舌。支与体的接合部较肥厚,叫做下颌角,角的外面有咬肌粗隆,内
 +
 +
面有翼肌粗隆。[[文件:rentijiepouxue145.jpg]]    下颌骨">[[文件:rentijiepouxue146.jpg]]    下颌骨">图3-56 下颌骨{| ![[文件:rentijiepouxue147.jpg]]    舌骨">![[文件:rentijiepouxue148.jpg]]    舌骨"> |}图3-57 舌骨
 +
 +
3.其它面颅骨
 +
 +
颧骨一对,对于面部两侧,四边形,厚而坚,向前内方与额骨、上颌骨相接,向后外方与颞骨颧突相连。泪骨一对,位于眶内侧壁前部,上颌骨额突与筛骨迷
 +
 +
路的眶板之间,为薄而脆的小骨片。鼻骨一对,位于上颌骨额突的前内侧,为构成鼻背的小骨片。下鼻甲一对,为卷曲的贝壳状薄骨片,附于上颌骨的鼻面。腭骨一
 +
 +
对,位于上颌骨鼻面后部,为L形的薄骨片(图3-58),包括参与构成鼻腔侧壁的垂直板,和组成硬腭后部的水平板。犁骨一个,为四边形薄骨片,参加组成鼻
 +
 +
中隔的后下部。舌骨一个,位于下颌骨体的后下方,形如马蹄铁状(图3-57),中间部叫体,向后外延伸的叫大角,向上的小突为小角,舌骨以韧带和肌肉上连
 +
 +
颅骨,下连颈部。{| ![[文件:rentijiepouxue149.jpg]]    腭骨">![[文件:rentijiepouxue150.jpg]]    腭骨"> |}图3-58 腭骨
 +
 +
四、面颅整体观
 +
 +
15块面颅骨结合构成面部的骨骼,主要形成眶orbit,鼻腔nasal cavity,口腔oral cavity, 以及血管和神经通过的颞下窝infratemporalfossa和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
 +
 +
 +
 +
1.
 +
 +
为四边锥体形,尖向后(图3-59),有视神经管通颅腔;底向前,形成四边形眶缘,开口对向面部,在眶上缘可见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下缘下方有眶下
 +
 +
孔。眶的四壁厚薄不等,上壁与颅前窝相邻,在上壁的前外侧部有泪腺窝,前内侧有滑车窝(或棘);内侧壁最薄,上筛骨迷路相邻,壁的前方有泪囊窝向下经鼻泪
 +
 +
管通鼻腔,内侧壁的上缘有筛前孔和筛后孔;下壁下方为上颌窦,下壁上面可见眶下沟,向后延续达眶下裂,向前经眶下管出眶下孔;外侧壁最厚,其后部和眶下壁
 +
 +
之间有眶下裂通颞下窝和翼腭窝,和眶上壁之间有眶上裂通颅中窝。[[文件:rentijiepouxue151.jpg]]    颅的前面观">图3-59 颅的前面观归
 +
 +
纳起来,眶与周围的交通渠道及通过结构主要有:视神经通过视神经管入颅腔;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自颅腔经眶上裂眶;眶
 +
 +
上神经经眶上孔(切迹)至额部,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经眶下裂、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眼动脉经视神经管入眶;眼静脉经眶上裂后行,眶下
 +
 +
动脉由眶下裂至眶下孔。此外,泪腺位于泪腺窝内,分泌的泪水经结合膜囊、泪小管至泪囊,经鼻泪管下泄入鼻腔。
 +
 +
 +
 +
2.骨性鼻腔
 +
 +
骨性鼻腔位于颅腔之下(图3-60,3-62),口腔之上,两侧为筛窦、上颌窦和眶,前方的开口为梨形,叫梨状孔,后方的一对开口叫鼻后孔,筛骨垂
 +
 +
直板和犁骨组成鼻中隔将鼻腔分成两半。鼻腔的顶主要为筛骨的的筛板,筛孔中有嗅神经通过;底是由上颌骨腭突和腭骨水平板组成的骨性硬腭,硬腭前方正中有切
 +
 +
牙孔;鼻腔外侧壁上有上、中、下三个鼻甲(图3-61),为薄而卷曲的骨片,上、中鼻甲较小,是筛骨迷路的一部分,下鼻甲较大,是独立的面颅骨。三个鼻甲
 +
 +
下方前后方向的通道分别叫上、中、下鼻道,在鼻中隔两侧未被鼻甲分隔的部分叫总鼻道。在上鼻甲后上方有一小空间,叫蝶筛隐窝,其侧壁上的蝶腭孔,是神经和
 +
 +
血管通过处。此外,在下鼻道有鼻泪管下口。[[文件:rentijiepouxue152.jpg]]    鼻腔外侧壁">图3-60 鼻腔外侧壁鼻
 +
 +
旁窦paranasal
 +
 +
sinuses是位于鼻腔周围的含气空腔,共有四对,依所在骨命名。上颌窦在上颌骨体内,开口在中鼻道(图3-61),窦的最低处比开口低,化脓时不易流
 +
 +
出。额窦在额骨鳞部内,有时也可扩大到眶部中,有骨性隔将额窦分成左右份,分别开口于左右侧鼻腔的中鼻道前方。筛窦即筛骨迷路中多数空泡,分三群通鼻腔,
 +
 +
前、中群开口中鼻道上部,后群开口在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也有隔分开,有两个开口分别通向左右侧蝶筛隐窝。[[文件:rentijiepouxue153.jpg]]    鼻旁窦及其开口">图3-61 鼻旁窦及其开口[[文件:rentijiepouxue154.jpg]]    颅的冠状断面(通过第三磨牙)">图3-62 颅的冠状断面(通过第三磨牙)
 +
 +
 +
 +
3.骨性口腔
 +
 +
骨性口腔位于骨性鼻腔下方,前面和两侧为上颌骨牙槽突和上牙,下颌骨体、牙槽突和下牙。下面和后面敞开,活体上附有软组织。上面为骨性硬腭,其前方正中有切牙孔,后方两侧有腭大孔和腭小孔,都是血管和神经的通道。
 +
 +
 +
 +
4.颞下窝
 +
 +
颞下窝位于颧弓下方,下颌支的内侧,前方为上颌骨体,后下方敞开。窝中有咀嚼肌填充,还有重要神经血管穿行其间。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经卵
 +
 +
圆孔进入窝内,然后向不同方向发出分支,其中下牙槽神经经下颌孔入下颌管至下牙及颏孔。另外,颌内动脉经颞下窝至翼腭窝,其分支中有脑膜中动脉穿棘孔入颅
 +
 +
腔。
 +
 +
 +
 +
5.翼腭窝
 +
 +
翼腭窝位于颞下窝前内侧(图3-63),是一个更小的空间,前方有上颌骨,后方有蝶骨翼突,内侧以腭骨垂直板与鼻腔分隔。翼腭窝后方经圆孔通颅腔,
 +
 +
经翼管通破裂孔,前方经眶下裂通眶,内侧经蝶腭孔通鼻腔,外侧与颞下窝相通,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和腭小孔通口腔。窝内主要有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
 +
 +
及其分支和血管通过。[[文件:rentijiepouxue155.jpg]]    翼腭窝">图3-63 翼腭窝
 +
 +
五、颅骨的连接
 +
 +
多数分块的颅骨,以直接连结的形式结合,只有下颌骨与颞骨之间形成活动的颞下颌关节。
 +
 +
 +
1.直接连接
 +
 +
主要是颅骨之间的缝,如颅顶各骨间的缝,呈锯齿状,叫齿状缝,包括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在颞骨鳞部和顶骨之间,则形成重叠的鳞片状缝,叫鳞状缝;在鼻骨和鼻骨之间,两侧腭骨水平板之间,缝较直,叫直缝。在颅骨的直接连结中,还有软骨结合。如位于颅底部蝶骨和枕骨之间的软骨结合。随着年龄的增长,蝶骨体和枕骨基底部之间的软骨经常骨化,成为骨性结合。颅顶的齿状缝也有时骨化。
 +
 +
 +
 +
2.颞下颌关节
 +
 +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
 +
joint(图3-64)由下颌骨的头和颞骨的下颌窝组成,关节囊上方附着于下颌窝及关节结节周围,下方附着于下颌颈,比较松弛,关节囊的外侧部有颞下颌
 +
 +
韧带加强。关节内有纤维软骨性的关节盘,关节盘周围附着于关节囊,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份。颞下颌关节的运动,两侧同时进行,所以属于联合关节。运动方式
 +
 +
有上提和下降,发生于下关节腔;前进和后退,发生于上关节腔;还有侧方运动,实际上是一侧关节旋转,另一侧做前后运动。张口(下降运动)达大时,下颌头和
 +
 +
关节盘同时向前,有时越过关节结节而不能复原,造成下颌关节脱位,可以向下拉下颌骨或压下牙向下,使下颌头越过关节结节回复原位。[[文件:rentijiepouxue156.jpg]]    颞下颌关节">[[文件:rentijiepouxue157.jpg]]    颞下颌关节">图3-64 颞下颌关节
 +
 +
 +
 +
六、颅骨的骨化及生后变化
 +
 +
 +
 +
1.颅骨的骨化
 +
 +
颅骨的骨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颅底部分为软骨化骨,即先由间充质形成软骨,再进一步骨化;颅顶部分则为膜化骨,由间充质形成纤维膜,再骨化成扁骨。
 +
 +
在新生儿(图3-65),颅底各骨间存在较多的软骨连结,颅顶各骨间则有较宽的膜性连结,在顶骨和额骨之间,留有明显的前囟,至两岁前才闭合成缝,在顶骨
 +
 +
和枕骨之间有后囟,此外还有蝶骨大翼尖端处的蝶囟,顶骨后下角处的乳突囟,它们都在生后不久闭合。颅骨在生后仍不断生长,这是由于颅骨周围的骨膜下造骨和
 +
 +
破骨过程不断进行直至成年,其结果逐渐增加了颅的容积。以后颅骨仍有变化,至老年骨质被吸收而变薄,牙槽可以因牙齿脱落而被吸收。[[文件:rentijiepouxue158.jpg]]    新生儿颅">[[文件:rentijiepouxue159.jpg]]    新生儿颅">图3-65 新生儿颅
 +
 +
 +
 +
2.新生儿的颅骨的特征
 +
 +
脑颅大而面颅小,这是由于新生儿牙齿尚未萌生,面颅中上下牙槽均未长出,鼻旁窦尚未出现的缘故。以后随着牙齿生长,面颅不断增大,鼻旁窦也随年龄增长而出现并加大。

2015年3月25日 (三) 22:51的最新版本


第三节 颅骨及其连接

颅骨skull是头部的支架,由23块形状不同的骨连接而成,容纳并保护脑、眼、耳、鼻及口等器官。容纳脑的部分叫脑颅cranium,大致呈卵圆

形,位居全颅的上后部,前下部为面颅facialskeleton,由眶腔、鼻腔和口腔为主所组成。耳位于颞骨内,外面仅见外耳门。脑颅和面颅可由眶上缘

至外耳门上缘连线分界(图3-48)。文件:Rentijiepouxue133.jpg 颅的侧面观">图3-48 颅的侧面观

一、脑颅各骨

脑颅共有骨6种8块,包括额骨frontal bone 1块,顶骨parietalbone 2块,枕骨occipital bone 1块,颞骨temporal bone 2块,蝶骨sphenoid bone 1块,筛骨ethmoidbone 1块。

1.额骨

额骨位于前额处,可分为三部分:额鳞是构成前额基础的部分(图3-49),两侧中央隆起成额结节;眶部是在眶和颅腔之间水平伸出的部分;鼻部位于左右眶部之间,呈马蹄铁形,与筛骨和鼻骨连接,额骨内有空腔叫额窦,开口于鼻腔。文件:Rentijiepouxue134.jpg 额骨(前面)">图3-49 额骨(前面)

2.顶骨

顶骨位于颅顶中部两侧,为方形扁骨,中央隆起处叫顶结节。

3.枕骨

枕骨位于顶骨之后,并延伸至颅底。在枕骨的下面中央有一个大孔,叫枕骨大孔,脑和脊髓在此处相续。以枕骨大孔为中心,枕骨可分为四个部分;后为鳞部,前为基底部,两侧为侧部。枕骨与顶骨、颞骨、及蝶骨相接。枕骨的内面:由枕骨大孔向前上为斜坡,枕骨大孔的前外侧有舌下神经管,管的两端开口,分别叫舌下神经管内口和外口。在枕骨大孔后方有枕内嵴向后上延伸至枕内隆凸,其上方有矢状沟,两侧有横沟。在枕骨前外侧缘有颈静脉切迹,它和颞骨上的颈静脉窝共同围成颈静脉孔。枕骨外面:在枕骨大孔两侧有椭圆形隆起的关节面,叫枕骨髁,与环椎的上关节窝组成环枕关节。大孔前方有隆起的咽结节,大孔后方有枕外嵴延伸至枕外隆凸,隆凸向两侧有上项线,其下方有与之平行的下项线。

4.颞骨

颞骨位于颅骨两侧,并延至颅底,可分为颞鳞、鼓部和岩部3部分(图3-50),周围与顶骨、枕骨及蝶骨相接。颞鳞呈鳞片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沟,外

面光滑。前部下方有颧突,颧突水平伸向前,与颧骨的颞突相接形成颧弓。颧突后端下方有椭圆形的浅窝叫下颌窝,窝的前缘隆起,叫关节结节。鼓部是围绕外耳道

前面、下面部分后面的骨板。岩部又名颞骨锥体,锥体有三个面,文件:Rentijiepouxue135.jpg 颞骨">文件:Rentijiepouxue136.jpg 颞骨">图3-50 颞骨尖

端朝向前内侧,岩部的前上面位于颅中窝,中部有一弓状隆起,其外侧为鼓室盖,均与耳的结构有关,靠近锥体尖处,有稍凹的指状压痕叫三叉神经压迹。岩部的后

上面位于颅后窝,近中央部分有内耳门,内接内耳道。后上面和前上面相接处为岩部上缘。岩部的下面对向颅底外面,外形粗糙,近中央部有颈动脉管外口,颈动脉

管在岩部内侧半通过,在锥体尖处形成颈动脉管内口;外口的后方为颈静脉窝,它与后方枕骨上的颈静脉切迹围成颈静脉孔。窝的外侧有细而长的茎突,其根部外侧

可见茎乳孔,位于茎突和乳突之间。乳突近似圆锥状,尖朝下,乳突内含蜂房状的空腔叫乳突小房,靠上方的较大,叫鼓(乳突)窦,与中耳相通。

5.蝶骨

蝶骨形如蝴蝶(图3-51),位于前方的额骨、筛骨和后方的颞骨、枕骨之间,横向伸展于颅底部。蝶骨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四个部分。体部位居中

央,上面构成颅中窝的中央部,呈马鞍状,叫蝶鞍,其中央凹陷,叫垂体窝;体部内有空腔,叫蝶窦,向前开口于鼻腔。小翼从体部前上方向左右平伸,小翼后缘是

颅前窝和颅中窝的分界线。小翼根部有视神经管通过,两视神经管内口之间有视交叉沟连系。大翼后缘是颅前窝和颅中窝的分界线。小翼根部有视神经管通过,两视

神经管内口之间有视交叉沟连系。大翼由体部平伸向两侧,继而上翘,可分三个面:脑面位于颅中窝,眶面朝向眶,颞面向外向下。在大翼近根部处由前向后可见圆

孔,卵圆孔和棘孔,从棘孔入颅的脑膜中动脉在骨面上留有动脉沟。体部两侧有由后向前行走的浅沟,叫颈动脉沟,颈内动脉经颈动脉管入颅后行于此沟内。在小翼

和大翼之间有狭长的眶上裂使颅腔与眶腔相通。翼突位于蝶骨下面,由大翼根部向下伸出,由内侧板和外侧板构成,两板的后部之间有楔形深窝叫翼突窝,翼突根部

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翼管。文件:Rentijiepouxue137.jpg 蝶骨">文件:Rentijiepouxue138.jpg 蝶骨">图3-51 蝶骨


6.筛骨

筛骨位于两眶之间,上接额骨鼻部并突入于鼻腔内。全骨分为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约成“巾”字形。筛板为水平方向隔分颅腔前部与鼻腔的薄骨

板,板的正中有向上突起的鸡冠,其两侧有多数筛孔。垂直板呈矢状位,由筛板下面正中向下伸出,参加组成鼻中隔,筛骨迷路位于筛板两侧的下方由多数空泡状筛

泡组成,叫筛窦,窦口通鼻腔。迷路外侧面为薄骨片,参加组成眶的内侧壁,叫眶板,迷路的内侧面有两片向内下方卷曲的薄骨片,分别叫做上、中鼻甲。

二、脑颅整体观

文件:Rentijiepouxue139.jpg 筛骨">文件:Rentijiepouxue140.jpg 筛骨">图3-52 筛骨脑颅外面为近似卵圆形的穹窿,内面与脑的形态相适应。一般将脑颅上部叫颅顶,下部叫颅底。颅

顶外面可见额骨和顶骨连接的冠状缝,两顶骨之间连接的矢状缝,两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人字缝,额骨和顶骨隆起的额结节和顶结节。在眶上缘的稍上方有隆的眉弓,

两侧眉弓之间平坦处叫眉间。颅顶内面沿正中线可见由前向后逐渐变宽的沟,叫上矢状沟,沟的两侧有多数颗粒小凹。在顶骨后部矢状缝两侧有时可见导血管孔。颅

顶主要由扁骨构成,扁骨两面的骨板分别叫内板和外板,中间为疏松的板障,板障中的比较发达的板障静脉,经导血管孔与颅内外血管相连通。颅底内面与大脑的额叶、颞叶以及小脑相适应而形成三个窝,分别叫做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图3-53)。文件:Rentijiepouxue141.jpg 颅底内面观">图3-53 颅底内面观

1.颅前窝

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由额骨、筛骨和蝶骨小翼组成。筛骨鸡冠位居正中线,两侧为筛板及筛孔。再向外侧为额骨的眶部,有与大脑沟回相应的大脑轭。蝶骨小翼组成窝的后部。

2.颅中窝

颅中窝middle cranial

fossa由蝶骨体及大翼、颞骨岩部和鳞部的一部分以及顶骨前下角组成。在窝的中部有蝶鞍,其中央为垂体窝,后方为高起鞍背,鞍背的两侧角厚实,称为后床

突。蝶鞍前方有视交叉沟,沟的两端通视神经管,蝶骨小翼后缘的内侧端也明显增厚,称为前床突。颞骨岩部的尖和蝶骨体之间形成不规则的孔叫破裂孔,颈动脉管

内口即位于破裂孔侧壁处,由破裂孔上方向前,有颈动脉沟行于蝶骨体两侧。在蝶骨大翼的内侧部分,由前内向后外斜列着圆孔、卵圆孔和棘孔,蝶骨大翼和小翼之

间有眶上裂。在蝶骨大翼和颞骨鳞部,有树枝状的脑膜中动脉沟从棘孔上行。此外,在颞骨岩部前上面还可看到三叉神经压迹,弓状隆起和鼓室盖。

3.颅后窝

颅后窝posterior cranial

fossa主要由枕骨和颞骨岩部后上面组成。窝的中央有枕骨大孔,孔的前方为斜坡。在枕骨大孔前外侧缘处有舌下神经管内口。颅后窝后部中央有枕内隆凸,由

此向下有枕内嵴;自枕内隆突向上有矢状沟;向两侧有横沟,横沟延伸到颞骨内面转而向下,再转向前,叫乙状沟,最后通颈静脉孔。在颈静脉孔上方,颞骨岩部后

上面中央,有内耳门。颅底外面(图3-54)前部为面颅所覆盖;后部与颈部相接,粗糙不平。后部中央可见到枕骨大孔及其两侧的枕骨髁,枕骨

髁后方有不恒定的髁孔,前方有舌下神经管外口。枕骨大孔前方正中有咽结节,两侧有颈静脉孔和颈静脉窝。颈静脉窝的前方有颈动脉管外口,再向内侧可见破裂

孔,颈静脉窝的前外侧生有茎突,其后茎乳孔,孔的后方为乳突。外耳道在茎突前外侧,其前方有下颌窝和下颌结节,在枕骨大孔后方有枕外嵴、枕外隆凸及其两侧

的上项线和与之平行的下项线。文件:Rentijiepouxue142.jpg 颅底外面观">图3-54 颅底外面观学

习脑颅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熟悉神经和血管的通路,包括十二对脑神经和重要的动、静脉通道。十二对脑神经及其通道是:⑴嗅神经通过筛孔,⑵视神经通过视神经

孔,⑶动眼神经通过眶上裂,⑷滑车神经通过眶上裂,⑸三叉神经第一支经眶上裂,第二支经圆孔,第三支经卵圆孔走行,⑹外展神经经眶上裂,⑺面神经入内耳

门,经颞骨内的面神经管,出茎乳孔,⑻位听神经经走内耳门分布于内耳,⑼舌咽神经通过颈静脉孔,⑽迷走神经通过颈静脉孔,⑾副神经通过颈静脉孔,⑿舌下神

经通过舌下神经管。重要的动脉有颈内动脉,经颈动脉管、破裂孔入颅,沿蝶鞍旁颈动脉沟走行然后分支至大脑;脑膜中动脉经棘孔入颅,沿脑膜中动脉沟走行。与

重要的静脉窦有关的有上矢状沟、横沟、乙状沟及颅内静脉主要出口颈静脉孔。

三、面颅各骨

面颅共9种15块骨,最大的是上颌骨和下颌骨,其余均较小,围绕大的骨块分布。

1.上颌骨

上颌骨maxillary

bone(图3-55)左右各一块,位于面部中央,分为体部和4个突。体部有四个面,上面即眶面,对眶腔,内含眶下管,管向后连于眶下沟,向前通眶下孔;

后面对向颞下窝,又叫颞下面,其下部隆起,叫上颌结节;内侧面又叫鼻面,可见上颌骨内的含气空洞即上颌窦;前面对向面部,有眶下孔。由前面内侧向上伸出额

突,上接额骨,内侧接鼻骨,外侧接泪骨;向下伸出牙槽突,有容纳齿根的牙槽;向外侧有颧突,接颧骨;向内侧伸出水平腭突,两侧上颌骨的腭突相连接组成硬腭

前部,其后缘接腭骨的水平板。文件:Rentijiepouxue143.jpg 上颌骨">文件:Rentijiepouxue144.jpg 上颌骨">图3-55 上颌骨

2.下颌骨

下颌骨mandible(图3-56)位于上颌骨下方,分为水平部分的体和两侧垂直的支。体呈弓状,下缘光滑,上缘生有下牙槽。外面光滑,前方正中

部向前的隆起叫颏隆凸,由此向外侧,在对第三颗牙槽下方处有颏孔。在体的内面中线处有尖锐的突起叫颏棘,其下方两侧各有一线窝叫二腹肌窝,由窝的上缘斜向

上外,有一条斜线,叫下颌舌骨线,线的内上方和外下方各有一浅窝,内上方者为舌下腺窝,外下方者为下颌下腺窝。下颌支伸向后上,末端分叉形成两个突起,前

方的叫冠突,后方的叫髁突,中间凹陷处叫下颌切迹,髁突上端膨大,叫下颌头,其下稍细,叫下颌颈,颈的前面有小凹,叫做翼肌凹。在支的内面中央有下颌孔,

经贯穿于骨质中的下颌管通向颏孔,在下颌孔前方有一小骨片伸出,部分遮盖下颌孔,叫下颌小舌。支与体的接合部较肥厚,叫做下颌角,角的外面有咬肌粗隆,内

面有翼肌粗隆。文件:Rentijiepouxue145.jpg 下颌骨">文件:Rentijiepouxue146.jpg 下颌骨">图3-56 下颌骨{| !文件:Rentijiepouxue147.jpg 舌骨">!文件:Rentijiepouxue148.jpg 舌骨"> |}图3-57 舌骨

3.其它面颅骨

颧骨一对,对于面部两侧,四边形,厚而坚,向前内方与额骨、上颌骨相接,向后外方与颞骨颧突相连。泪骨一对,位于眶内侧壁前部,上颌骨额突与筛骨迷

路的眶板之间,为薄而脆的小骨片。鼻骨一对,位于上颌骨额突的前内侧,为构成鼻背的小骨片。下鼻甲一对,为卷曲的贝壳状薄骨片,附于上颌骨的鼻面。腭骨一

对,位于上颌骨鼻面后部,为L形的薄骨片(图3-58),包括参与构成鼻腔侧壁的垂直板,和组成硬腭后部的水平板。犁骨一个,为四边形薄骨片,参加组成鼻

中隔的后下部。舌骨一个,位于下颌骨体的后下方,形如马蹄铁状(图3-57),中间部叫体,向后外延伸的叫大角,向上的小突为小角,舌骨以韧带和肌肉上连

颅骨,下连颈部。{| !文件:Rentijiepouxue149.jpg 腭骨">!文件:Rentijiepouxue150.jpg 腭骨"> |}图3-58 腭骨

四、面颅整体观

15块面颅骨结合构成面部的骨骼,主要形成眶orbit,鼻腔nasal cavity,口腔oral cavity, 以及血管和神经通过的颞下窝infratemporalfossa和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


1.

为四边锥体形,尖向后(图3-59),有视神经管通颅腔;底向前,形成四边形眶缘,开口对向面部,在眶上缘可见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下缘下方有眶下

孔。眶的四壁厚薄不等,上壁与颅前窝相邻,在上壁的前外侧部有泪腺窝,前内侧有滑车窝(或棘);内侧壁最薄,上筛骨迷路相邻,壁的前方有泪囊窝向下经鼻泪

管通鼻腔,内侧壁的上缘有筛前孔和筛后孔;下壁下方为上颌窦,下壁上面可见眶下沟,向后延续达眶下裂,向前经眶下管出眶下孔;外侧壁最厚,其后部和眶下壁

之间有眶下裂通颞下窝和翼腭窝,和眶上壁之间有眶上裂通颅中窝。文件:Rentijiepouxue151.jpg 颅的前面观">图3-59 颅的前面观归

纳起来,眶与周围的交通渠道及通过结构主要有:视神经通过视神经管入颅腔;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自颅腔经眶上裂眶;眶

上神经经眶上孔(切迹)至额部,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经眶下裂、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眼动脉经视神经管入眶;眼静脉经眶上裂后行,眶下

动脉由眶下裂至眶下孔。此外,泪腺位于泪腺窝内,分泌的泪水经结合膜囊、泪小管至泪囊,经鼻泪管下泄入鼻腔。


2.骨性鼻腔

骨性鼻腔位于颅腔之下(图3-60,3-62),口腔之上,两侧为筛窦、上颌窦和眶,前方的开口为梨形,叫梨状孔,后方的一对开口叫鼻后孔,筛骨垂

直板和犁骨组成鼻中隔将鼻腔分成两半。鼻腔的顶主要为筛骨的的筛板,筛孔中有嗅神经通过;底是由上颌骨腭突和腭骨水平板组成的骨性硬腭,硬腭前方正中有切

牙孔;鼻腔外侧壁上有上、中、下三个鼻甲(图3-61),为薄而卷曲的骨片,上、中鼻甲较小,是筛骨迷路的一部分,下鼻甲较大,是独立的面颅骨。三个鼻甲

下方前后方向的通道分别叫上、中、下鼻道,在鼻中隔两侧未被鼻甲分隔的部分叫总鼻道。在上鼻甲后上方有一小空间,叫蝶筛隐窝,其侧壁上的蝶腭孔,是神经和

血管通过处。此外,在下鼻道有鼻泪管下口。文件:Rentijiepouxue152.jpg 鼻腔外侧壁">图3-60 鼻腔外侧壁鼻

旁窦paranasal

sinuses是位于鼻腔周围的含气空腔,共有四对,依所在骨命名。上颌窦在上颌骨体内,开口在中鼻道(图3-61),窦的最低处比开口低,化脓时不易流

出。额窦在额骨鳞部内,有时也可扩大到眶部中,有骨性隔将额窦分成左右份,分别开口于左右侧鼻腔的中鼻道前方。筛窦即筛骨迷路中多数空泡,分三群通鼻腔,

前、中群开口中鼻道上部,后群开口在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也有隔分开,有两个开口分别通向左右侧蝶筛隐窝。文件:Rentijiepouxue153.jpg 鼻旁窦及其开口">图3-61 鼻旁窦及其开口文件:Rentijiepouxue154.jpg 颅的冠状断面(通过第三磨牙)">图3-62 颅的冠状断面(通过第三磨牙)


3.骨性口腔

骨性口腔位于骨性鼻腔下方,前面和两侧为上颌骨牙槽突和上牙,下颌骨体、牙槽突和下牙。下面和后面敞开,活体上附有软组织。上面为骨性硬腭,其前方正中有切牙孔,后方两侧有腭大孔和腭小孔,都是血管和神经的通道。


4.颞下窝

颞下窝位于颧弓下方,下颌支的内侧,前方为上颌骨体,后下方敞开。窝中有咀嚼肌填充,还有重要神经血管穿行其间。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经卵

圆孔进入窝内,然后向不同方向发出分支,其中下牙槽神经经下颌孔入下颌管至下牙及颏孔。另外,颌内动脉经颞下窝至翼腭窝,其分支中有脑膜中动脉穿棘孔入颅

腔。


5.翼腭窝

翼腭窝位于颞下窝前内侧(图3-63),是一个更小的空间,前方有上颌骨,后方有蝶骨翼突,内侧以腭骨垂直板与鼻腔分隔。翼腭窝后方经圆孔通颅腔,

经翼管通破裂孔,前方经眶下裂通眶,内侧经蝶腭孔通鼻腔,外侧与颞下窝相通,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和腭小孔通口腔。窝内主要有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

及其分支和血管通过。文件:Rentijiepouxue155.jpg 翼腭窝">图3-63 翼腭窝

五、颅骨的连接

多数分块的颅骨,以直接连结的形式结合,只有下颌骨与颞骨之间形成活动的颞下颌关节。


1.直接连接

主要是颅骨之间的缝,如颅顶各骨间的缝,呈锯齿状,叫齿状缝,包括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在颞骨鳞部和顶骨之间,则形成重叠的鳞片状缝,叫鳞状缝;在鼻骨和鼻骨之间,两侧腭骨水平板之间,缝较直,叫直缝。在颅骨的直接连结中,还有软骨结合。如位于颅底部蝶骨和枕骨之间的软骨结合。随着年龄的增长,蝶骨体和枕骨基底部之间的软骨经常骨化,成为骨性结合。颅顶的齿状缝也有时骨化。


2.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图3-64)由下颌骨的头和颞骨的下颌窝组成,关节囊上方附着于下颌窝及关节结节周围,下方附着于下颌颈,比较松弛,关节囊的外侧部有颞下颌

韧带加强。关节内有纤维软骨性的关节盘,关节盘周围附着于关节囊,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份。颞下颌关节的运动,两侧同时进行,所以属于联合关节。运动方式

有上提和下降,发生于下关节腔;前进和后退,发生于上关节腔;还有侧方运动,实际上是一侧关节旋转,另一侧做前后运动。张口(下降运动)达大时,下颌头和

关节盘同时向前,有时越过关节结节而不能复原,造成下颌关节脱位,可以向下拉下颌骨或压下牙向下,使下颌头越过关节结节回复原位。文件:Rentijiepouxue156.jpg 颞下颌关节">文件:Rentijiepouxue157.jpg 颞下颌关节">图3-64 颞下颌关节


六、颅骨的骨化及生后变化


1.颅骨的骨化

颅骨的骨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颅底部分为软骨化骨,即先由间充质形成软骨,再进一步骨化;颅顶部分则为膜化骨,由间充质形成纤维膜,再骨化成扁骨。

在新生儿(图3-65),颅底各骨间存在较多的软骨连结,颅顶各骨间则有较宽的膜性连结,在顶骨和额骨之间,留有明显的前囟,至两岁前才闭合成缝,在顶骨

和枕骨之间有后囟,此外还有蝶骨大翼尖端处的蝶囟,顶骨后下角处的乳突囟,它们都在生后不久闭合。颅骨在生后仍不断生长,这是由于颅骨周围的骨膜下造骨和

破骨过程不断进行直至成年,其结果逐渐增加了颅的容积。以后颅骨仍有变化,至老年骨质被吸收而变薄,牙槽可以因牙齿脱落而被吸收。文件:Rentijiepouxue158.jpg 新生儿颅">文件:Rentijiepouxue159.jpg 新生儿颅">图3-65 新生儿颅


2.新生儿的颅骨的特征

脑颅大而面颅小,这是由于新生儿牙齿尚未萌生,面颅中上下牙槽均未长出,鼻旁窦尚未出现的缘故。以后随着牙齿生长,面颅不断增大,鼻旁窦也随年龄增长而出现并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