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用户名被删除)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病证名。睡眠时经常不易入眠,或睡眠短浅易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眠。出《难经•第四十六难》。《内经》有夜不瞑(见《灵枢•营卫生会》)、目不瞑(见《灵枢•大惑论》)等名称。又名不得卧、不得眠、不能眠、失眠等。应辨别虚实。虚症多因阴血亏损、中气不足或心脾两虚所致。因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者,常兼虚火偏亢,证见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甚则五心烦热,多汗、口干、舌红、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血为主,火亢则兼降心火,方用酸枣仁汤、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中气虚弱者,证见失眠,神疲乏力,食欲减退,以补气为主,方用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减。心脾两虚者,证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饮食减少,面色少华,舌淡,脉细,治宜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寿脾煎等。因胆虚所致者,详见胆虚不眠条。实证不寐,有外感时邪和内邪滞逆之不同。外感时邪者,有表热不得卧、里热不得卧、半表半里热不得卧、血热不得卧、气热不得卧、余热不得卧、虚烦不得卧等。各详该条。内邪滞逆者,有痰浊内浊、水气凌心、肝火、胆火、胃中不和数种。痰浊内阻者,症见不寐,呕恶胸闷,苔腻脉滑,治以化痰为主,用温胆汤加减。水气凌心者,症见不寐而心下动悸,胸中漉漉有声,治宜逐饮祛湿,用平胃散、控涎丹等方。肝火、胆火、胃中不和者,详见肝火不得卧、胆火不得卧、胃不和卧不安等条。
+
病证名。睡眠时经常不易入眠,或睡眠短浅易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眠。出《难经·第四十六难》。《内经》有夜不瞑(见《[[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灵枢·营卫生会]]》)、[[目不瞑]](见《[[灵枢·大惑论第八十|灵枢·大惑论]]》)等名称。又名不得卧、不得眠、不能眠、失眠等。应辨别虚实。虚症多因阴血亏损、中气不足或心脾两虚所致。因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者,常兼虚火偏亢,证见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甚则五心烦热,多汗、口干、舌红、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血为主,火亢则兼降心火,方用酸枣仁汤、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中气虚弱者,证见失眠,神疲乏力,食欲减退,以补气为主,方用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减。心脾两虚者,证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饮食减少,面色少华,舌淡,脉细,治宜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寿脾煎等。因胆虚所致者,详见胆虚不眠条。实证不寐,有外感时邪和内邪滞逆之不同。外感时邪者,有表热不得卧、里热不得卧、半表半里热不得卧、血热不得卧、气热不得卧、余热不得卧、虚烦不得卧等。各详该条。内邪滞逆者,有痰浊内浊、水气凌心、肝火、胆火、胃中不和数种。痰浊内阻者,症见不寐,呕恶胸闷,苔腻脉滑,治以化痰为主,用温胆汤加减。水气凌心者,症见不寐而心下动悸,胸中漉漉有声,治宜逐饮祛湿,用平胃散、控涎丹等方。肝火、胆火、胃中不和者,详见肝火不得卧、胆火不得卧、胃不和卧不安等条。

2015年12月14日 (一) 09:21的最新版本

病证名。睡眠时经常不易入眠,或睡眠短浅易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眠。出《难经·第四十六难》。《内经》有夜不瞑(见《灵枢·营卫生会》)、目不瞑(见《灵枢·大惑论》)等名称。又名不得卧、不得眠、不能眠、失眠等。应辨别虚实。虚症多因阴血亏损、中气不足或心脾两虚所致。因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者,常兼虚火偏亢,证见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甚则五心烦热,多汗、口干、舌红、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血为主,火亢则兼降心火,方用酸枣仁汤、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中气虚弱者,证见失眠,神疲乏力,食欲减退,以补气为主,方用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减。心脾两虚者,证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饮食减少,面色少华,舌淡,脉细,治宜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寿脾煎等。因胆虚所致者,详见胆虚不眠条。实证不寐,有外感时邪和内邪滞逆之不同。外感时邪者,有表热不得卧、里热不得卧、半表半里热不得卧、血热不得卧、气热不得卧、余热不得卧、虚烦不得卧等。各详该条。内邪滞逆者,有痰浊内浊、水气凌心、肝火、胆火、胃中不和数种。痰浊内阻者,症见不寐,呕恶胸闷,苔腻脉滑,治以化痰为主,用温胆汤加减。水气凌心者,症见不寐而心下动悸,胸中漉漉有声,治宜逐饮祛湿,用平胃散、控涎丹等方。肝火、胆火、胃中不和者,详见肝火不得卧、胆火不得卧、胃不和卧不安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