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 (ST22)”的版本间的差异
(用户名被删除) |
52166tangao(讨论 | 贡献) 小 (已导入1个版本) |
(没有差异)
|
2015年4月13日 (一) 20:27的最新版本
关门 (ST22,GuanMen)
释名
关,关隘;门,出入之处。穴在上腹部,当胃肠通道的关口。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
解剖
同不容穴。
功用
调理肠胃,利水消肿。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食欲不振,水肿。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痉挛,肠炎,腹水,便秘;
其它:遗尿,水肿。
配穴举例
配中脘、足三里、关元、下巨虚治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腧穴学》);配中府、神门治遗尿 (《千金要方》)。
配中脘、足三里、下巨虚、关元,有健脾行气,和中消胀的作用,主治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腹胀善满积气,关门主之。
《千金方》:关门、中府、神门,主遗尿。
别名
关明。
穴义
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
名解
1)关门。关,关卡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关门名意指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本穴物质为梁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水为满溢之水,量小,但因其由上而下,故有脾土微粒随水而下。经水传至本穴后,由于受腹内部的外散之热及胃经区域自身之热,经水气化为枯竭之状,脾土物质随之屯驻,如被关卡一般,故名关门。2)关明。关,关卡也。明,明白可见也。关明名意指胃经中运化的脾土微粒明白可见。本穴物质为梁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受腹部外传之热后而不断气化,水液气化干涸后随经水冲行的脾土微粒变得清楚可见,故名关明。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脾土微粒屯留穴周内外,经水则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
固化脾土。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
位置
上腹部,脐中上3寸(建里)旁开2寸处,当不容与天枢连线的中点。
《针灸甲乙经》:“在梁门下,太乙上,足阳明脉中间,穴外延”;《千金要方》:“在梁门下一寸”;《类经图翼》:“对建里”。
功效
调胃肠,消胀满,化积滞。
主治
古代记述:腹胀善满,积气,肠鸣卒痛,泄,不欲食,脘痛,挟脐急痛,水肿,遗溺,便秘,痰疟振寒,腹中气游定挟脐急,身肿重。
近人报道:急慢性胃炎。
方例
遗尿:①关门、神门、委中。②关门、中府、神门。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5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