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句/7月

来自中医百科
52166tangao讨论 | 贡献2015年5月9日 (六) 16:44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每日一句列表}} == 7月 == ===7月1日=== {{每日一句/7月1日}} ===7月2日=== {{每日一句/7月2日}} ===7月3日=== {{每日一句/7月3日}} ===7月4...”)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今天是2025年1月7日,星期二;现在是11:53 (UTC+8)

7月

7月1日

惊悸之病,恐惧、痰迷所致;健忘之病,血衰、忧郁而成。(清·程曦《医家四要》)打开词条

7月2日

治惊莫若安心,治悸莫若顺气,心气既宁,惊悸必除。(明·方隅《医林绳墨》)打开词条

7月3日

中藏者多滞九窍,中府者多着四肢。(清·俞震《古今医案按·中风》)打开词条

7月4日

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清·林珮琴《类证治裁》)打开词条

7月5日

古人用药,先以安胎为急,但邪不去,则胎不安,故安胎莫先于去邪。(清·程杏轩《医述》引萧慎斋语)打开词条

7月6日

大凡瘀血久留必致成痈,产后留瘀及室女停经外证极多。(清· 徐灵胎《洄溪医案·肠痈》)打开词条

7月7日

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血以澄其源,末用养血以复其旧。(清·程杏轩《医述》引方约之语)打开词条

7月8日

胎前多实,实者多热;产后多虚,虚者多寒。(清·王旭高《王旭高医案》)打开词条

7月9日

凡遇产后发热,须问饮食有无伤积。(明·王纶《明医杂著》)打开词条

7月10日

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序》)打开词条

7月11日

凡诊新产妇,先审少腹之痛与不痛,以征恶露之有无;次审大便之通与不通,以征津液之盛衰;再审乳汁之行与不行,乃乎饮食之多少,以征胃气之充馁。(清·张石顽《张氏医通》)打开词条

7月12日

治麻疹以“清轻疏透”四字为要。(近代·沈绍九《沈绍九医话》)打开词条

7月13日

咽痛之挟风火者十居八九。(清·徐灵胎《医贯砭·咽喉痛论》)打开词条

7月14日

口臭虽由胃火,而亦有非火之异。(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打开词条

7月15日

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清·王旭高,见《柳选四家医案》)打开词条

7月16日

兰台轨范 综合性医书。八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卷一通治方;卷二-卷八分别论述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证治。按病证分门阐述,辨证治疗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理论依据和治方根本,而对宋以后诸方则反采“其义有可推试多获效者”。全书取材比较谨严,对病名、病证、方药主治和配合等内容的论析简明扼要,颇有条理。在辨证论治方面,徐氏主张“先识疾病之所由生,再辨病状之所由并。治必有定法,法必有主方,方必有主药”,为多数医家所赞许。现存初刻本等十几种清刻本及石印本、丛书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7月17日

小柴胡汤证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打开词条

7月18日

体虚失聪,治在心肾,邪干闭,治在胆经。(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八·耳门》按语打开词条

7月19日

柯琴 清代医家。字韵伯,号似峰。原籍浙江慈溪人。后迁居虞山(江苏常熟)。博学多闻,能诗善文,不涉仕途,矢志医学。读《内经》、《伤寒论》颇具心得。着医书及整理注释之典籍颇丰。撰《内经合譬》,已佚。另有《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尝谓:“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各有伤寒,非伤寒中独有六经。”因而采用六经分篇,以证分类,以类分方之方法,对伤寒及杂证,据六经加以分类注释,使辨证论治之法更切实用,且说理明晰,条理清楚,是继元•王好古之后采用六经分类归纳某些杂证有独特见解之医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打开词条

7月20日

世医得效方 元·危亦林撰。 本书作者根据其五世家传医方编写而成。书中分别记述内、外、妇、儿、五官及伤科等各类疾病的脉病证治。作者对于疾病分类较细。所采历代医方及家传诸方,不仅数量较多,且多本自经验习用之法,有一定参考价值。对骨伤科病症的治疗,尤有较多的发挥。1949年后有排印本。打开词条

7月21日

食远服 服药法之一。离正常进食时间较远时服药。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的药和泻下药。打开词条

7月22日

下焦吐 证名。见《活法机要•吐证》。其脉沉而迟,其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当通其秘塞,温其寒气。大便渐通,复以中焦药之,不令大便秘结而自愈。可选用木香匀气散半硫丸附子理中汤等方。[[下焦吐}打开词条]]

7月23日

弱脉主病诗 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 脾衰。欲求阳陷阴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弱主气虚之病。仲景曰∶阳陷入阴,故恶寒发热。又云∶弱主筋,沉主骨, 阳浮阴弱,血虚筋急。柳氏曰∶气虚则脉弱,寸弱阳虚,尺弱阴虚,关弱胃虚。《濒湖脉学》打开词条

7月24日

大柴胡汤证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查看词条

7月25日

崩漏治则 塞流、澄源、复旧,塞流即是止血、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复旧即是调理善后。查看词条

7月26日

曼陀罗花 时珍曰∶《法华经》言∶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又道家北斗有陀罗星使者,手执此花。故后人因以名花。曼陀罗,梵言杂色也。茄乃因叶形尔。姚伯声《花品》呼为恶客查看词条

7月27日

中国医学大成 中医丛书。曹炳章辑。刊于1936年。辑录魏、晋至明、清历代重要医着及少数日本医家著作。分医经、药物、诊断、方剂、通治、外感、内科、妇科、儿科、针灸、医案、杂着共13类。每种均经校阅圈点,列有内容提要,便于学习,其中不少医着有历代医家评注。本书对保存祖国医学遗产和维护祖国医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现存初刻本。

7月28日

缪希雍 字仲醇,号慕台,江苏常熟人,后迁居金坛。因家道中落,弱冠后弃儒习医,并以术济人,多有治验,名闻遐迩。丁元荐将其医术验案进行整理,着成《先醒斋笔记》,缪氏又亲为增广之,成《先醒斋广笔记》。另有《本草经疏》、《本草单方》、《炮炙大法》等,均行于世。其他如《方药宜忌》等多种,则未见流传。

7月29日

伤寒百问歌 伤寒著作。四卷。宋•钱闻礼撰。撰年不详。作者根据《伤寒论》原文,以七言歌诀形式提出93个问题。内容包括六经证候、类证鉴别、症状、治法等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并引前人有关《伤寒论》注文以阐析部分歌诀,便于对《伤寒论》主要论点的理解。本书卷一为汤尹才所撰《伤寒解惑论》,对研究《伤寒论》亦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存元、明刻本、石印本及《武昌医学馆丛书》本。

7月30日

程文囿 清代医学家。字观泉,号杏轩。安徽歙县人。生活于清·乾隆嘉靖(1736-1820年)年间。少业儒术,长改习医,钻研方书,遂精医术。以医书浩繁难检阅,乃积数十年之力,上自《内经》,下至近代名医,综贯众说,编成《医述》十六卷(1826年)。打开词条

7月31日

张杲 字季明,新安(今安徽歙县)人。为南宋著名医史专家。张杲出生于名医世家,伯祖张扩是北宋享誉全国的杏林高手,祖父张挥和父亲张彦仁的医术也相当高超。张杲少承家学,文化水平和理论素养也比较高,因此他一方面从事临床诊治工作,另一方面又发挥了以儒业医的特长,从事医学史料和禁方秘方的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