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芽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稻芽 Daoya

文件:稻芽1.jpg

文件:稻芽2.jpg

《名医别录》

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全国多数地方均可生产,主产南方各省区。将稻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待须根长至约1cm时,干燥。生用或炒用。


名释

本品为稻的成熟果实经发芽而成,故名。


性能

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应用

米面薯芋食滞证及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本品消食和中,作用和缓,助消化而不伤胃气。常与麦芽相须为用,以提高疗效。若治脾虚食少,亦常与砂仁、白术、炙甘草等同用,如谷神丸(《澹寮方》)。


用法用量

煎服,9~15g。生用长于和中;炒用偏于消食。


鉴别用药

稻芽、麦芽均具消食和中,健胃之功,主治米面薯芋类食滞证及脾虚食少等。但麦芽消食健胃力较强;而稻芽力较弱,故稻芽更宜于轻证,或病后脾虚者。但二药临床常相须为用。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主寒中。下气,除热”。

2.《本草纲目》:“消导米面诸果食积。”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有效成分为淀粉酶,含量较麦芽低。尚含蛋白质、脂肪油、淀粉、麦芽糖、腺嘌呤、胆碱及18种氨基酸等。

2.药理作用:所含淀粉酶能帮助消化。实验表明,谷芽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组织胺释放而具有抗过敏活性。


其他

过去曾以稻、粟、黍等植物的果实发芽作谷芽入药,认为药效亦相近。《中国药典》(1985年版)始将粟芽以谷芽为正名收载,并同时收载且单列稻芽。

附药 谷芽Guya

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 (L.) Beauv.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主产华北地区。将粟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待须根长至约6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或炒用。谷芽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均与稻芽相似,但我国北方地区多习用。


名释

本品为粟的成熟果实经发芽而成,故名。





拼音名

Dào Yá


英文名

FRUCTUS ORYZAE GERMINATUS

别名

谷芽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将稻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待须根长至约1cm时,干燥。


性状

本品呈扁长椭圆形,两端略尖,长7~9mm,直径约3mm。外稃黄色,有白色细茸毛,具5脉。一端有2枚对称的白色条形浆片,长2~3mm,于一个浆片内侧伸出弯曲的须根1~3条,长0.5~1.2cm。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


炮制

稻芽 除去杂质。

炒稻芽 取净稻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深黄色。

焦稻芽 取净稻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焦黄色。


性味

甘,温。


归经

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和中消食,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稻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稻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用法用量

9~15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

《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