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备要

52166tangao讨论 | 贡献2015年11月7日 (六) 02:40的版本 (导入1个版本:《中医文献辞典》)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①本草著作。南宋王梦龙(庆翔)约撰于宝庆(1225~1227年)年间。作者谓张松《本草节要》编叙无伦,乃循《证类本草》原式,分别部品。又增入药物异名、土产之宜、美恶之辨,注于目录之内。诸药逐条性味功用,则为袭取《本草节要》旧文,略增数品而已。原书佚,《宝庆本草折衷》为之解题。②本草著作。不分卷。清汪昂(讱庵)撰于康熙初,增订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该书选取常用药品,述其要旨,又兼补《本草纲目》、《本草经疏》之未备,故名“备要”。卷首为《药性总义》,概括药学理论。又附图461幅,均系转绘自《本草纲目》钱蔚起本。正文原收药400种,后再增补,共载药475种,分隶于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鱼虫、人等9部。各药名之下,以小字简述其主要功效,次系统介绍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药材形态、加工炮制等,亦常阐发诸药之功治理论。引文多注明出处,凡汪昂个人见解,则注以“昂按”。作者自少习儒,故在文字锤炼上显示功力。其书“文无一定,药小者语简,药大者词繁,然皆各为杼轴,锻炼成章,使人可以诵读。”因其内容全面,文词简洁,故书成即风行全国,为中医初学者常用入门书。自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文富堂《增订本草备要》刊行以来,共有60余种木刻本、石印本、铅印本存世。[1]

  1. 余瀛鳌,李经纬 主编.中医文献辞典.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1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