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 (LU2)

(用户名被删除)2015年4月11日 (六) 23:07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云门 (LU2,YunMen)

文件:Lu2.jpg


释名

1)云出天气,天气通于肺(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门,云气所出之门,意指肺气由此而出。《锦囊秘录》:“人之气血,周行无间,始于手太阴,出云门穴,归足厥阴肝经,入期门穴。”

2)云指云雾,门指门户。云出天气,天气通于肺。上焦如雾,云遇冷下降,遇热升腾而散走。本穴为手太阴肺经脉气所发,位于胸膺部,内应上焦肺气,为肺气出入之门户,所以名为云门。


出处

《素问•水热穴论》。


定位

胸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缘处。简易取穴法:当手叉腰时,在锁骨外端下缘出现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其中心即是云门。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喙锁韧带;穴区浅层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和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支和胸肩峰动脉分布。


功能

肃降肺气,清肺理气,泻四肢热。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肩关节内侧痛。

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炎、胸痛、哮喘;

其它:肩关节周围炎。

肺及支气管疾患时常在此处过敏压痛。


配伍

配肺俞,有清宣肺气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配中府、隐白、期门、肺俞,有通经活络,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胸痛、胁痛。


操作

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不可向内侧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文献摘要

《甲乙经》:暴心腹痛,疝发上冲心,云门主之。

《铜人》:刺深使人气逆,故不宜深刺。

《千金方》:瘿上气胸满,灸云门五十壮。


穴义

肺经气血由此传输四极。


名解

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以云的形式而存在,它是将穴内的微观物质放大到宏观状态并以类象的方式来形容本穴气血的特征。门,出入的门户也,指本穴是肺及其经脉与外部物质交换的一个重要门户。云门名意指肺经气血以云状气态物的形式传输经穴之外。本穴物质为中府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因其从体内的高温区外出体表的低温区,外出至体表后它仍高于体表的环境温度,因此它会继续向云门穴上行。行至云门穴后,此水湿气态物缩合并化为云状气态物且以云状气态物的形式向经穴外传输,故名云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中的云状气态物,比中府穴的温度压力要低,所处位置为肺经气血中的最高点,热能的吸收和扩散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运行规律

气血物质的运行分为二个部分,一部分以云状气态物的形式向肺经以外的皮部传播,一部分以冷缩后的雨状云系循肺经路线传向天府穴。


功能作用

传输肺经的气血物质;调节输入肺经及输入肺经以外部分的物质比例。说明如下:当中府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偏低、湿度偏大时(此即气虚的状态),由于经脉内部的气血物质亦不饱满,因此云门穴向肺经以外传输的云状气态物就不及,回归肺经的雨状云系气态物就偏多。反之,当中府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偏高、湿度偏小时(此即气实的状态),由于经脉内部的气血物质饱满有余,因此云门穴向肺经以外传输的云状气态物就偏多,回归肺经的雨状云系气态物就不及。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位置

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胸大肌与三角肌之间)凹陷处。距前正中线(璇玑)6寸,当锁骨外1/3折点下方一横指,中府上1寸。

《针灸甲乙经》:“在巨骨(锁骨)下,气户两傍各二寸陷者中,动脉应手。”《针方六集》:“在巨骨下二骨间,侠任脉璇玑穴两旁各六寸。”以手叉腰,肩肘前引,当胸大肌与三角肌之间所呈现的凹陷中。

《针灸大成》:“巨骨下,侠气户旁二寸中,动脉应手,举臂取之,去胸中行各六寸”


功效

清宣肺气,泻四肢之热邪。


主治

古代记述:咳嗽、喘息、呕逆、胸中烦满、气上冲心、胸痛彻背、暴心腹痛、喉痹、瘿气、肩引缺盆痛、肩痛不可举、四肢热不已、上肢麻木、脉代不至寸口。

《针灸大成》:“主伤寒四肢热不已,欬逆喘不得息,胸胁短气,气上冲心,胸中烦满,胁彻背痛,喉痹,肩痛臂不举,瘿气”

《资生》:“云门,疗呕逆”

《千金方》:“瘿,上气胸满,灸云门五十壮”

近人报道:支气管炎、胸肌风湿痛、肩关节周围炎。


方例

肩痛不能举:云门、秉风。

《素问•水热穴论》:“云门、骨禺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也”

《千金方》:“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针麻方:云门、内关、列缺。


刺灸法

向胸廓外侧斜刺0.5~1寸,不可向内侧肋向隙方向深刺,以免损伤肺脏。《针灸甲乙经》:“刺太深,令人逆息,不能食。”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

《针灸大成》:“《素注》针七分,《铜人》针三分,灸五壮”

《铜人》:“刺深使人气逆,故不宜深刺”


其它

交会穴:《素问•水热穴论》王冰注作足太阴脉气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