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创建页面,内容为“==消渴之患,常始于微,而成于著;始于胃,而极于肺肾。== 消渴之患,常始于,而成于;始于胃,而极于肺肾...”
==消渴之患,常始于微,而成于著;始于胃,而极于肺肾。==
[[消渴]]之患,常始于[[微]],而成于[[著]];始于胃,而极于肺肾。(清·[[喻嘉言]]《[[医门法律]]》)

'''解释''' 始于微,成于著,故消渴当以防为主,饮食宜清淡,戒膏粱厚味。始于胃,极于肺肾,故治胃为急,取[[人参白虎汤]]、[[天花粉]]、[[葛根]]之类清降胃火,虑其病传于肺肾。

==上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饮;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下消者,烦躁,引饮,耳轮焦干。==
[[上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饮;[[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下消]]者,烦躁,引饮,耳轮焦干。(明·[[赵献可]]《[[医贯]]》)

'''解释''' 此言上中下[[三消]]之特征。中医治疗消渴首先辨明属上、属中、属下,赵氏所论实为区分三消的主要依据。而其所以出现这些主证,其病机,诚如[[叶天士]]所说:“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实不越[[阴虚阳亢]],津涸热淫而已。”(《[[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故治疗此证,常以[[养阴生津]],[[清热降火]]为基本大法。

[[分类:名医珍言录]][[分类:医籍]][[分类:医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