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物理诊断)
神经系统检查内容极其丰富,在此仅介绍对颈,腰腿病变和四肢周围神经损伤疾病相关的神经功能主要检查方法。
感觉
在本学科运用最多的是对患者进行痛觉测试。检查时可选用大头针为工具,先从患者主诉的麻木区或无感觉区作缓慢的刺戳,针刺应持续地进行,但速度不宜太快,逐渐移向正常区检查。检查要有系统,或自上而下,或由外向内,注意两侧对比。当一旦找到某一感觉缺失区,则应从感觉减弱的部位到感觉正常的部位进行反复测试,便能获得更精确的感觉缺乏区。感觉检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主观的反应,需要患者的充分配合和医生仔细耐心的检查方能获得。
对于感觉的评定,一般可分为感觉正常、感觉过敏(增高)、感觉迟钝(减退)、感觉丧失(缺乏)几种。
并记录出感觉异常的具体部位。
肌力
是检查患者肌肉主动运动力量的一种方法。其等级如下:
反射
1.浅反射
是刺激体表皮肤所引起的反射。浅反射消失在临床上有较大意义,表明由体表感受器至中枢的反射弧中断。本科常用的浅反射及其相应的神经节段为:
(1)腹壁反射(图56):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仰卧,放松腹部肌肉,以钝器分别划腹壁两侧上、中、下部,即可引出该部腹肌收缩。各部位有相应的神经节段支配,上腹壁反射(胸7
~胸8)、中腹壁反射(胸9
~胸10)、下腹壁反射(胸11~胸12),如一侧腹壁反射丧失则提示该神经节段有病理性改变。
(2)提睾反射(图57):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仰卧位,大腿稍外展,外旋,医生以钝器作由下向上轻划大腿内侧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急速收缩,睾丸上提。提睾反射神经节段为腰1
~腰2 。若此反射丧失,则提示该神经节段有病理性改变。
(3)肛门反射(图58):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侧卧位,医生用钝器划肛门周围皮肤,引起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其反射神经节段为骶5。此反射丧失提示马尾神经损害或两侧锥体束损害。
2.深反射
是由叩诊锤敲打适当的腱或肌肉导致肌肉短促牵张所引起的反射。在检查时要求做到三个一样:即两侧肢体的姿势一样,叩诊部位一样,叩诊的强度一样,这样得出的结果才准确可靠。
同时应当两侧充分对比。
临床上对反射活跃程度的分类和标记符号,通常是:反射丧失:(一);反射减弱:(十);反射正常:(十十);反射活跃:(十十十);反射亢进:(十十十十)。
反射减弱或丧失常见于周围神经或神经根病变,如小儿麻痹后遗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反射亢进常见于颅内或脊髓肿瘤、脊髓炎等。
常见深反射下有以下几项:
(1)肱二头肌腱反射(图59):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前臂呈旋前半屈曲位,医生一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肌腱部,另一手持叩诊锤叩击拇指,可引出肘关节屈曲运动。属肌皮神经。
肱二头肌腱反射属于生理反射,正常人存在,如果此反射亢进,减弱或丧失都说明为病理性。常见于颈髓。神经为主的病变。
(2)桡骨膜反射(图60):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肘关节半屈曲位,医生用叩诊锤叩击桡骨茎突,可引出前臂屈曲运动,属桡神经。
桡骨膜反射亦属于生理反射,正常人存在;如出现异常反射多属于颈髓。神经为主的病变。
(3)肱三头肌腱反射(图61):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前臂呈旋前半屈曲位,医生一手握住前臂,另一手用锤叩击肱三头肌肌腱部,可引出肘关节伸展运动,属挠神经。
肱三头肌腱反射也属于生理反射,正常人存在。
出现异常反射,多属于颈髓,神经为主的病变。
(4)膝腱反射(图62):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仰卧位,双膝关节半屈曲,医生一手或前臂托住患者腘部,使肌肉放松;另一手用锤叩击骸韧带,可引出伸小腿动作,如出现异常反射,多属于腰。神经为主的病变。
方法及临床意义:最佳方法是患者跪于椅子上,两足悬空,医生一手把持足,使足轻度背屈,另一手以锤叩击跟腱;或取坐位两足悬垂,医生使患足轻度背屈而叩击跟腱,可引出踝关节她跖,这些方法优点是肌肉容易松弛,有利反射引出。若出现异常反射,多属于骶;神经为主的病变。
3.病理反射
(1)霍夫曼征(图64):
方法及临床意义:医生以一手握住患者手腕,另一手以食、中二指夹住患者中指,使腕关节轻度背伸,其余各指处于自然放松屈曲状态,而后医生用拇指去弹刮患者的中指指甲,此时若引出其他各指有屈曲动作,则为阳性,多提示有锥体束损害。
(2)巴彬斯基征(图65):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仰卧位,医生一手把持患者踝关节,使肌肉放松,另一手以钝器由足跟沿足底外侧向足趾方向划去,若引出(足母)趾背伸,其余四趾呈扇状分开,则为阳性。此试验阳性是锥体束损害的可靠指征。
(3)夏道克征(图66):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仰卧位,医生用钝器从患者外踝沿足背外侧向前划去,得出结果与巴彬斯基征同。
(4)奥本海姆征(图67):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仰卧位,医生用拇、食两指沿胫前缘由上向下推挤时,可得出结果与巴彬斯基征同。
(5)戈登征(图68):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仰卧位,医生用力捏握患者小腿腓肠肌,得出结果与巴彬斯基征同。
(6)髌阵挛(图69):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仰卧位,医生用虎口或拇指和食指抵住骸骨上极并将骸骨快速向下方推移后而固定不动,此时可出现骸骨呈连续性有节律地收缩,称谓骸阵挛。多提示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7)踝阵挛(图70):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仰卧位,医生一手托住胭窝,另一手握足并将患者足急速背屈,同时固定于此位置不动,即引出踝关节呈连续有节律地屈伸运动,称谓踝阵挛。多提示为上运动神经元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