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来自中医百科
52166tangao讨论 | 贡献2015年11月7日 (六) 02:41的版本 (导入1个版本:《中医文献辞典》)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医方著作。40卷。唐王焘撰,约成书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全书收录唐以前古方50~60家,新撰方数千百卷,将病证、方治予以摘录分类编辑,计1104门,收方6000余首。所收医论、方药,均注所出书名卷数,为医学文献整理详注出处之嚆矢。卷1首论诸名家关于伤寒理论认识及医方;卷2~4叙述伤寒、天行、温病之传染流行与证治;卷5~23为内科杂病,如诸心痛、霍乱吐泄、疟、疝、痰、胃反、噎食、咽部异物、咳嗽、短气、肺痿肺痈、上气、消渴、癖、痃、积聚、癥瘕、胸痹、奔豚、骨蒸、传尸、鬼疰、中风、风狂、惊、癫、痫、白癜风、虚劳诸疾、脚气、水病、眼疾、耳、鼻、口舌、齿等病证、瘿、瘤、咽喉、瘰疬、诸瘘等;卷24~30,以外科病证为主,如诸种痈疽、附骨疽、诸痔、生殖器病证、诸淋、大小便闭、中恶、蛊毒、自缢、中毒、伤折、金疮、烧烫伤、手足甲疾、恶疮、麻风、丁肿、疥疮、癣症等等之病理病因和诊治急救技术;卷31~32,论述药物之采集及丸散等之制备,诸面疾及诸种化妆品之配伍制法等;卷33~34,介绍妇女经血、胎、产、带等病证证治;卷35~36,列述小儿诸病证;卷37~38,论服石与服石病证;卷39,论明堂灸法;卷40,论诸动物伤人之病证等。王氏选摘前人论著有较高的鉴别能力。在1104门中所论诸病证,均以《诸病源候论》、《伤寒论》以及其他名家之有关论述为依据,并广泛精选唐以前诸家之治疗方剂、技术,使医理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例如卷11载述消渴(糖尿病)谓:“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指出此病“常须虑患大痈。……当预备痈药以防之”。又如卷4所述检验小便以观察黄疸之治效,系用白帛各书记日浸每夜小便中,按日排序以察黄色之增剧或减退等。由此可见王氏撰著择优选材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反映中国医学在唐代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书流传甚广,宋校正医书局曾予以校正刊行,对国内外医学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现存20余种刊本,最早者为宋刻本,并有多种明清刻本和日刻本等,建国后有影印本。[1]

  1. 余瀛鳌,李经纬 主编.中医文献辞典.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196-1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