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 (ST7)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下关 (ST7,XiaGuan)

足阳明,少阳之会。

文件:St7.jpg


释名

颧弓横置似关,穴在其下,与上关穴相对。


出处

《灵枢•本输》。


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咬肌、翼外肌;穴区内有耳大神经和耳颞神经,深层有面神经颧支、下颌神经肌支和颞浅动脉分布,再深层卵圆孔处有下颌神经干通过。


功用

消肿止痛,聪耳通络。


主治

牙关紧闭,下颌疼痛,齿痛,面痛,口眼喎斜,耳鸣,耳聋。

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下颌关节脱位,下颌关节炎,咬肌痉挛,耳聋,耳鸣;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其它:眩晕,足跟痛。


配穴举例

配大迎、翳风、完骨治齿痛 (《千金要方》);配阳溪、关冲、液门、阳关治耳鸣、耳聋 (《针灸甲乙经》)。

配听宫、翳风、合谷,有泻热通络镇痛的作用,主治颞颌关节炎。

配颊车、合谷、外关,有通关活络的作用,主治牙关紧闭。

配阳溪、关冲、液门、阳谷有清热泻火通窍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操作

直刺0.5-1.2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足阳明、少阳之会。

《千金方》:牙齿龋痛,耳痛。

《铜人》:偏风,口目喎,牙车脱臼。


穴义

胃经提供头部的气血物质在此分清降浊。


名解

下,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属阴、属下的浊重水湿。关,关卡。下关名意指本穴对胃经上输头部的气血物质中阴浊部分有关卡作用。本穴物质为颊车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上行至本穴后,水湿之气中的浊重部分冷降归地,本穴如有对上输头部的气血精微严格把关的作用,故名下关。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滞重的水湿部分由天部沉降至地部,轻质的阳气循经上传头维穴。


功能作用

胃经气血在此分清降浊。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位置

面部耳前方,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张口肘下颌骨髁状突前移,凹陷即消失。

《针灸甲乙经》:“在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空下廉,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功效

祛风、聪耳、利牙关。


主治

古代记述:耳鸣耳痛,牙痛,牙关脱臼、眩晕、口眼歪斜,耳中有脓,耳聋鸣,颈肿,久风卒风,齿龈痛,恶风寒不可嚼,痉。

近人报道: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中耳炎,颞颌关节炎。


方例

耳鸣耳聋:下关、阳溪、关冲、腋门、阳谷。

牙齿龋痛:下关,大迎,翳风,完骨。

牙关紧闭:下关、颊车、合谷、外关。

颞颌关节炎:下关,听宫,翳风,合谷。

耳鸣、耳聋、耳中痛:下关、耳门、听宫、翳风、外关。


刺灸法

直刺或向耳侧斜刺0.5~1.5寸。不灸。


其它

交会穴:足阳明、少阳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