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门 (GB25)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京门 (GB25,JingMen)

肾募穴

文件:GB25.jpg


别名

气府、气俞


释名

京,通“原”。肾主一身之原气,此为肾脏募穴,系肾气出入之门。


出处

《脉经》


定位

在第12肋端下方,当章门穴后1.8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穴区内有第11、1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有第11、12肋间神经和肋下动脉分布。


功用

健脾通淋,温阳益肾。


主治

小便不利,水肿,腰痛,胁痛,腹胀,泄泻。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疝痛,尿石病;

其它:肋间神经痛,腰背肌劳损,肠炎。


配伍

配肾俞、三阴交,有补肾壮腰的作用,主治肾虚腰痛。

配天枢,中脘,支沟,有宽肠通腑气的作用,主治腹胀。


操作

直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腰痛不可久立仰俯,京门及行间主之。

《千金方》:京门、照海,主尿黄,水道不通。

《大成》:主肠鸣,小腹痛,肩背寒,痉,肩胛内廉痛,腰痛不得俯仰久立。

《图翼》:肠鸣洞泄,水道不利,少腹急痛,寒热胀,肩背腰髀引痛,不得俛仰久立。


别名

气府,气俞。


穴义

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在此聚集。


名解

1)京门。京,国都也,人与物的聚集、集散之所,此指穴内物质所处为地之上部。门,出入的门户。京门名意指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日月穴传来的冷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进一步散热冷降而成为天之下部的寒冷降水云系,本穴如同地之上部水湿云气的聚散之所,故名京门。2)气府。气,气态物也。府,府宅也。气府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之气。理同京门名解。气俞名意与气府同。3)肾经募穴。本穴为天部寒冷水气的聚集与降落之处,降地后的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也就是交于肾经的体内经脉,本穴有募集肾经水液的作用,故为肾经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及水气冷降的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天部的寒冷水气由穴外汇入穴内,地部经水则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

冷降天部水湿,募集肾经水液。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多灸,热则水针或深补浅泻。


位置

侧腰部,第十二肋游离端下方凹陷处,前距章门约一寸八分,后略平志室。

《针灸甲乙经》:“在监骨下(上),腰中挟脊,季胁下(后)一寸八分”。《备急千金要方》:“在监骨腰中季胁本,挟脊。”《循经考穴编》:“一头齐神阙,一头齐命门,折中是穴。”可供参考。


功效

健腰,利水,消胀。


主治

古代记述:腹胀,小腹痛,里急,洞泄,水道不通,溺黄,腰痛,骨痹痛引背。

近人报道:肾炎,肋间神经痛。


方例

尿黄、水道不通:京门、照海。

洞泄不化:京门、然谷、阴陵泉。

洞泄体痛:京门、昆仑。

脊{23}反折:京门、石关。

小腹肿:京门、蠡沟、中封。

腰痛不可以久立俯仰:京门、行间。

腰痛:京门、肾俞、膀胱俞、委中。


刺灸法

斜刺1~1.5寸。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其它

肾脏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