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满 (KI14)
四满 (KI14,SiMan)
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
髓府。
释名
满,丰满。穴居腹部丰满隆起处,为足少阴肾经入腹后的第四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脐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穴区内有第11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支,深层有第11肋间神经肌支和腹壁下动脉分支分布。
功用
理气调经,利水消肿。
主治
月经不调,带下,遗尿,遗精,疝气,便秘,腹痛,水肿。
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月经不调;
消化系统疾病:肠炎,痢疾;
其它:角膜白斑。
配伍
配太冲、膈俞,有疏肝调经活血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冲脉、足少阴之会。
《聚英》:目内眦赤痛。
《循经》:男子遗精白浊,妇人血崩月病,恶血痛及小便不禁,气攻两胁疼痛。
别名
髓府,髓中,髓海。
穴义
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凝。
名解
1)四满。四,四面八方也。满,充斥、充满也。四满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凝、充斥穴内各个空间。本穴物质为气穴穴传来的热性水气,水气上行至此后热散冷凝化为雾状水滴并充满穴周,故名四满。2)髓府。髓,肾之精也,寒性水湿之气也。府,府宅也。髓府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化为寒湿水气。本穴物质为气穴穴传来的热性水气,至本穴后热性水气散热冷凝而变为寒性水气,故名髓府。髓中、髓海名意与髓府同。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
散热冷降下行于中注穴。
功能作用
除湿降浊。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补之。
位置
下腹部脐下二寸(石门)旁开五分处。
《针灸甲乙经》:“在中注下一寸”;《千金要方》:“在丹田两边……丹田在脐下二寸是也”。
功效
调经、利水、消胀满。
主治
古代记述:脐下积、奔豚上下、疝瘕、大腹、石水、肠{109}、月水不利、子脏中有恶血、遗精、小便不禁、腹胀、腹痛、两胁疼痛。
近人报道:膀胱炎、前列腺炎。
方例
大腹石水:四满、然谷。
子藏有恶血内逆满痛:四满、石门。
疝瘕:中极、四满。
刺灸法
直刺0.5~1.5寸。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其它
冲脉、足少阴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