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①成都中医学院主编。首为绪论,简述中药资源、中药鉴定学的意义和任务、中药采收、加工与贮藏等。其后为3篇各论,依次为植物、动物和矿物药,共计369种(406味)。诸药按根及根茎、茎木、皮、叶、果实及种子、全草、藻菌、树脂、动物、矿物等类排列。每一药下列药名、来源、植(动)物形态、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成分、药化鉴别、功效、附注等,并附有墨线药材图608幅。1977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同名书,亦由成都中医学院主编。药物略少数十味,但药图增加,内容更为充实。②任仁安等编。总论共6章,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中药发展史、中药的分类与拉丁名、资源、采收、加工与贮藏、鉴定。各论分植物、动物、矿物类3篇,共15章。其中植物药类按药用部位分章,每章中药又以植物分类系统排列。动物药类按动物分类系统排列,矿物药类则以所含主要成分归类。全书共载中药334种,每种中药均述其拉丁名、本草记载、来源、植物形态、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成分、理化鉴别、含量测定、功效、附注等项。附插图860幅。1986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

  1. 余瀛鳌,李经纬 主编.中医文献辞典.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