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骨格辨正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脏象著作,1卷。清刘廷桢(铭之)著。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作者认为自《灵枢》、《素问》、《甲乙经》而下,所载骨数散见错出,其能融会贯通者少见。不惟骨数不免于失实,图论亦或有相悖、讹误者。因就坦尸掩埋之机,从旁检视暴露骨骼详予绘图,归而证诸西医图说,考形稽数,体会到中医骨骼之误在于牢守古训,以致承伪失真。因参合中西论说而撰此书。首为总论,叙述《内经》所言人身365骨节以应天之数,而西医则将人骨分为5类。其次论骨之原质、骨之体质、骨之连网、骨之生长、骨之形成、骨之名数等。附沈彤(冠云)所著《释骨篇》。现存初刻本。[1]

  1. 余瀛鳌,李经纬 主编.中医文献辞典.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