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方书。一名《和剂局方》,简称《局方》。10卷。宋太平惠民和剂局编。本书为宋代官设药局和剂局成药处方配本。初名《太医局方》。始于北宋元丰(1078~1085年)年间,宋神宗“诏天下高手医各以得效秘方进,下太医局验试,依方制药鬻之”,并将这些有效处方予以汇辑刊行于世。至大观(1107~1110年)年间,诏陈师文等校正药局方书,“或端本以正末,或溯流以寻源,订其讹谬,析其淆乱,遗佚者补之,重复者削之”。刊行时名《和剂局方》,10卷(或云5卷、6卷),凡21门,297方。其后南宋绍兴(1131~1162年)、宝庆(1225~1227年)、淳祐(1241~1252年)间多次重修增补,书名、卷数亦多次调整。绍兴十八年(1148年),南宋改熟药所为太平惠民局,故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本书易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现存通行本分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折、妇人诸疾及小儿诸疾14门,录至宝丹、灵宝丹、润体丸、乌犀丸等788方。每方备述主治证候、药物、剂量、服法、禁忌,并详述药物炮制法及药剂修制法。《四库全书提要》引宋岳珂《桯史》云:“《和剂局方》乃当时精集诸家名方,凡几经名医之手,至提领以从官内臣参校,可谓精矣。”由于本书选方精审,疗效卓著,故深为历代医家重视,影响很大。元朱丹溪《局方发挥》谓《局方》在宋元两代,“官府守之以为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为俗”。《局方》所收四君子汤、四物汤、十全大补丸、参苓白术散、平胃散、逍遥散、二陈汤、至宝丹、紫雪丹、藿香正气散、苏子降气汤、八正散、黑锡丹及其他大量方剂,数百年来沿用不衰。后世方书及各类临床著作,亦不断载录《局方》方剂。书中多数方剂取丸、散剂型,既节省药物,方便患者携带和服用,又推动了此后成药的生产和发展。由于受宋代医疗风气的影响,书中收录温热类方剂较多,一些方剂确有偏用芳香温燥药物的情况。其中润体丸等30余方,谓能通治“诸风”、“一切风”;三生饮谓能通治表里虚实之证,凡此忽视辨证,机械地以“一方通治诸病”,有其片面性。现存元至正二十六年( 1366年)高氏日新堂刻本,卷首附许洪《用药指南总论》3卷,卷末附《增广和剂局方图经本草药性总论》3卷;元建安宗文书堂郑天泽刊本;清《续知不足斋丛书》本。195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

  1. 余瀛鳌,李经纬 主编.中医文献辞典.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