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射干 Shegan

[[文件:文件:射干1.jpg

文件:射干2.jpg

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

《神农本草经》

为鸢尾科植物射干 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湖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春初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以秋季采收为佳。除去苗茎、须根及泥沙,洗净,晒干。切片,生用。


别名

剪刀草、山蒲扇、蝴蝶花、乌扇、扁竹


名释

“射干之形,茎梗疏长,正如射人长竿之状,得名由此尔”(《图经本草》)。本品因形状而得名。


性能

苦,寒。归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

1.咽喉肿痛。本品苦寒泄降,清热解毒,主入肺经,有清肺泻火,利咽消肿之功,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主治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可单用,如射干汤(《圣济总录》);或与升麻、甘草等同用。若治外感风热,咽痛音哑,常与荆芥、连翘、牛蒡子同用。

2.痰盛咳喘。本品善清肺火,降气消痰,以平喘止咳。常与桑白皮、马兜铃、桔梗等药同用,治疗肺热咳喘,痰多而黄;若与麻黄、细辛、生姜、半夏等药配伍,则可治疗寒痰咳喘,痰多清稀,如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

2.《滇南本草》:“治咽喉肿痛,咽闭喉风,乳蛾,痄腮红肿,牙根肿烂,攻散疮痈一切热毒等症。”

3.《本草纲目》:“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射干定、鸢尾苷、鸢尾黄酮苷、鸢尾黄酮、射干酮、紫檀素、草夹竹桃苷及多种二环三萜及其衍生物和苯酚类化合物等。

2.药理作用:射干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外感及咽喉疾患中的某些病毒(腺病毒、ECHO11)也有抑制作用;有抗炎、解热及止痛作用;尚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射干临床常用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咽喉炎等多种急性感染,均有良好疗效。也可用于其他疾病,如:用射干、山豆根,配伍辛夷、细辛等药水煎服,治疗慢性鼻窦炎50例,痊愈32例,好转16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6,2:36);另用射干水煎加糖适量口服,治疗乳糜尿104例,痊愈94例(中医杂志1981,5:44);用射干、甘松各3g研末以白酒冲服,治疗阳痿效果好(山西中医1994,2:4)。此外,射干还可治疗稻田性皮炎、咽喉癌、胃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