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病论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温病著作。8卷。清雷丰(少逸)撰于光绪八年(1882年),刊于1883年。此书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8句经文为纲,集四时六气之病为目。首论病,次论治法,另附成方及临证治案,书末附论13篇。卷1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阐发伏气温病的学术心得;卷2论“春伤于风”,分述伤风、冒风、中风、风寒、风热、风湿、寒疫等时病,强调“此七者皆春令所伤之新邪”;卷3~8论述伏气、新感温病。全书论病总计72种,拟“诸法”60余则,列方106首,摘选医案87例。作者所拟诸法理法毕备,方治有较高临床实效,多为近代医家采用。后陈莲舫《加批时病论》、何筱廉《增订时病论》续有发挥。现存初刻本、晚清复刻本及石印本等,建国后出版影印本和排印本。[1]

  1. 余瀛鳌,李经纬 主编.中医文献辞典.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3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