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解释一

目录

“白头翁汤”在《伤寒论》

“白头翁汤”在《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下

“白头翁汤”在李文亮方

“白头翁汤”在《千金》卷十五

“白头翁汤”在《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

“白头翁汤”在《普济方》卷三五五

“白头翁汤”在《普济方》卷三九七

“白头翁汤”在《普济方》卷二一二

“白头翁汤”在《明医指掌》卷四

“白头翁汤”在《杏苑》卷四

《伤寒论》:白头翁汤

处方

白头翁15g 黄柏12g 黄连6g 秦皮12g


来源

本方证是因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热毒熏灼肠胃气血,化为脓血,而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热毒阻滞气机则腹痛里急后重;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退毒解,则痢止而后重自除。故方用苦寒而入血分的白头翁为君,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苦寒,泻火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黄柏清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清热解毒,尤能燥湿治痢,共为臣药。秦皮苦涩而寒,清热解毒而兼以收涩止痢,为佐使药。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

本方与芍药汤同为治痢之方。但本方主治热毒血痢,乃热毒深陷血分,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使热毒解,痢止而后重自除;芍药汤治下痢赤白,属湿热痢,而兼气血失调证,故治以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进,且取“通因通用”之法,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两方主要区别在于:白头翁汤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芍药汤是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用。

江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此足阳明、少阴、厥阴药也。白头翁苦寒能入阳明血分,而凉血止痢;秦皮苦寒性涩,能凉肝益肾而固下焦;黄连凉心清肝,黄柏泻火补水,并能燥湿止痢而厚肠,取寒能胜热,苦能坚肾,涩能断下也。”《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

用法用量

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银花以透表解热;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桂圆肉包裹),疗效更佳。


备注

(1)本方为治疗热毒血痢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治要点。


摘录

《伤寒论》

——————————————————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下:白头翁汤

处方

白头翁 厚朴 阿胶 黄连 秦皮 附子 黄柏 茯苓 芍药各6克 干姜 当归 赤石脂 甘草 龙骨各9克 大枣30枚 粳米12克


制法

上十六味,叹咀。


功能主治

清热止痢。治赤痢下血,里急后重,连月不愈。


用法用量

以水1.2升,先煮米令熟,出米纳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下

——————————————————

李文亮方:白头翁汤

处方

白头翁30克,黄连9克,黄柏9克,秦皮9克。


功能主治

清热祛湿,解毒止痢。主肠胃湿热,兼血分热毒,湿热毒邪结聚。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李文亮方

——————————————————

《千金》卷十五:白头翁汤

处方

白头翁2两,厚朴2两,阿胶2两,黄连2两,秦皮2两,附子2两,黄柏2两,茯苓2两,芍药2两,干姜3两,当归3两,赤石脂3两,甘草3两,龙骨3两,大枣30个,粳米1升。


功能主治

赤滞下血,连月不愈。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先煮米令熟,出米,纳药煮取3升,分4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伤寒》厥阴例中白头翁汤治热痢下重,《金匮》加甘草、阿胶治下痢虚极,更合驻车丸治洞痢无度,并取附子、龙骨、石脂佐干姜以固内崩。因白头翁、秦皮、黄柏苦寒萃聚,故黄连为之量减,详白头翁汤本治热痢后重,此方条下虽不言后重,然不用白术而用厚朴,其意可知。茯苓、芍药、大枣、粳米稼穑之类,则与白术功用不殊。


摘录

《千金》卷十五

——————————————————

《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白头翁汤

处方

白头翁2两,干姜2两,甘草(炙)1两,当归1两,黄连1两半,秦皮1两半,石榴皮1两(生者2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寒痢急下及滞下。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分为4服。


摘录

《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

——————————————————

《普济方》卷三五五:白头翁汤

处方

白头翁(刘寄奴花亦可)2两,甘草2两,阿胶2两,黄连3两,柏皮3两,陈皮3两。


功能主治

清风火,平肝。主产后下痢虚极。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碗半,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日3次。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五五

——————————————————

《普济方》卷三九七:白头翁汤

处方

黄连(去须)1两,白头翁半两,酸石榴皮(炙)半两,犀角(镑屑)半两(一方无犀角)。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手足壮热。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半钱,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温2服,空心、午间、晚各1次。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七

——————————————————

《普济方》卷二一二:白头翁汤

处方

白头翁2两,黄连3两,柏皮3两,椿皮3两。


制法

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

热痢滞下,下血连月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水1盏,煎7分,去滓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二

——————————————————

《明医指掌》卷四:白头翁汤

处方

白头翁、秦皮、黄连各等分。


功能主治

协热自利,小便赤涩,热痢下重。


摘录

《明医指掌》卷四

——————————————————

《杏苑》卷四:白头翁汤

处方

白头翁2两,黄连3两,黄柏2两,陈皮2两。


功能主治

湿热痢疾。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1斗,煮5升,去滓,每服1升。


各家论述

治一切湿热痢疾,法当清理湿热也。经云,苦可以胜热。是以用白头翁、黄连、黄柏、陈皮等诸苦寒之剂,以胜湿清热。


摘录

《杏苑》卷四

解释二

白头翁汤

《伤寒论》


组成

白头翁二两(15g) 黄柏三两(12g) 黄连三两(6g) 秦皮三两(12g)


用法

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

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

本方证是因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热毒熏灼肠胃气血,化为脓血,而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热毒阻滞气机则腹痛里急后重;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俾热毒解,则痢止而后重自除。故方用苦寒而入血分的白头翁为君,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苦寒,泻火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黄柏清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清热解毒,尤能燥湿治痢,共为臣药。秦皮苦涩而寒,清热解毒而兼以收涩止痢,为佐使药。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

本方与芍药汤同为治痢之方。但本方主治热毒血痢,乃热毒深陷血分,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使热毒解,痢止而后重自除;芍药汤治下痢赤白,属湿热痢,而兼气血失调证,故治以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进,且取“通因通用”之法,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两方主要区别在于:白头翁汤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芍药汤是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用。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热毒血痢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治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银花以透表解热;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桂圆肉包裹),疗效更佳。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此足阳明、少阴、厥阴药也。白头翁苦寒能入阳明血分,而凉血止澼;秦皮苦寒性涩,能凉肝益肾而固下焦;黄连凉心清肝,黄柏泻火补水,并能燥湿止痢而厚肠,取寒能胜热,苦能坚肾,涩能断下也。”


临床报道

屈氏用白头翁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每日1剂水煎服,保留灌肠2小时,每日1—2次,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2日。疗效标准:治愈为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直肠镜复查示正常;好转为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直肠镜复查示好转。本组42例,用药1—3个疗程,治愈29例,好转13例,随访38例,5例复发。

屈统红.白头翁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42例。浙江中医杂志 2000;35(7):288

实验研究

选择新西兰家兔和Wistar大鼠各分为三组:I组清热解毒制剂,Ⅱ组白头翁汤制剂,Ⅲ组上述两药配伍组。结果显示:白头翁汤与清热解毒药相配伍,能使大肠杆菌内毒素造模家兔血浆内毒素明显减少、血液粘度明显增加、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血球压积明显增高、 5—羟色胺明显减少、纤溶活性减弱,对家兔机体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从白头翁对造模家兔、正常大鼠的作用结果分析认为:白头翁汤及其与清热解毒药配伍制剂对造模家兔血液的保护作用是通过清热解毒对抗大肠杆菌内毒素对家兔的损害,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和炎性反应,达到解毒的目的。

宋崇顺,等.白头翁汤与清热解毒药相配伍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8;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