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黄连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胡黄连 Huhuanglian

文件:胡黄连1.jpg

文件:胡黄连2.jpg

《新修本草》

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e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茎。主产云南、西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切薄片或用时捣碎。


别名

割孤露泽、胡连、 西藏胡黄连


名释

胡,“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新华字典》)。本品为外来药物,故称为“胡”。“其性味功用似黄连,故名”(《本草纲目》)。本晶因产地、性味功用而得名。


性能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应用

1.骨蒸潮热。本品性寒,入心肝二经血分,有退虚热,除骨蒸,凉血清热之功。治阴虚劳热骨蒸,常与银柴胡、地骨皮等同用,如清骨散(《证治准绳》)。

2.小儿疳热。本品既能除小儿疳热,又能清退虚热,故可用于小儿疳积发热,消化不良,腹胀体瘦,低热不退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楂等同用,如肥儿丸(《万病回春》)。

3.湿热泻痢。本品苦寒沉降,能清热燥湿,尤善除胃肠湿热,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常与黄芩、黄柏、白头翁等同用。

此外,本品能清大肠湿火蕴结,还可用治痔疮肿痛、痔漏成管,常配刺猬皮、麝香为丸,如胡连追毒丸(《外科正宗》)。


用法用量

煎服,1.5~9g。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鉴别用药

胡黄连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然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而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


古籍摘要

1.《本经逢原》:“胡黄连,苦寒而降,大伐脏腑骨髓邪热,除妇人胎蒸、小儿疳热积气之峻药。”

2.《本草正义》:“凡热痢脱肛,痔漏疮疡,血痢血淋,溲血泻血及梅毒疳疮等证,湿火结聚,非此不能直达病所,而小儿疳积腹膨之实证,亦可用之。”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及少量生物碱,酚酸及其糖苷,少量甾醇等。

2.药理作用:本品的根提取物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能明显增加胆汁盐、胆酸和脱氧胆酸的排泌,具有抗肝损伤的作用。胡黄连中所含有的香荚兰乙酮对平滑肌有收缩作用,对各种痉挛剂引起的平滑肌痉挛又具有拮抗作用。胡黄连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此外,胡黄连苷Ⅰ、Ⅱ,香草酸、香荚兰乙酮对酵母多糖引起的PMN白细胞的化学反应发生和自由基的产生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