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

来自中医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马兜铃 Madouling

文件:马兜铃1.jpg

文件:马兜铃2.jpg

《药性论》

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马兜铃A.debilisSieb.et Zucc.的成熟果实。前者主产于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后者主产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晒干,生用、炒用或蜜炙用。

名释

本品药用其果实,此物“蔓生附木而上,叶脱时,其实尚垂,状如马项之铃”(《本草衍义》),故名。主要根据果实的形状而得名。

性能

苦、微辛,寒。归肺、大肠经。

功效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应用

1.肺热咳喘。本品性寒质轻,主入肺经,味苦泄降,善清肺热,降肺气,又能化痰。故热郁于肺,肺失肃降,发为咳嗽痰喘者最宜,常配桑白皮、黄芩、枇杷叶等同用;治肺虚火盛,喘咳咽干,或痰中带血者,则配阿胶等同用,以养阴清肺止咳平喘,如补肺阿胶散(《小儿药证直诀》)。

2.痔疮肿痛或出血。本品又入大肠经,能清除大肠积热而治痔疮肿痛或出血,常配生地、白术等药内服,也可配地榆、槐角煎汤熏洗患处。

此外,又能清热平肝降压而治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煎汤薰洗。一般生用,肺虚久咳炙用。

使用注意

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虚寒喘咳及脾虚便溏者禁服,胃弱者慎服。

古籍摘要

1.《药性论》;“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止。”

2.《本草经疏》:“马兜铃,入肺除热,而使气下降。咳嗽者,气升之病,气降热除,嗽自平矣。痰结喘促,亦肺热病也,宜并主之。血痔瘘疮,无非血热。况痔病属大肠,大肠与肺为表里,清脏热则腑热亦清矣,故亦主之。”

3.《本草正义》:“宣肺之药,紫菀微温,兜铃微清,皆能疏通壅滞,止嗽化痰,此二者,有一温一清之分,宜辨寒嗽热嗽、寒喘热喘主治。”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北马兜铃果实含马兜铃酸A、C、D,β-谷甾醇和木兰花碱。马兜铃果实和种子含有马兜铃酸A和季铵生物碱。

2.药理作用:明显止咳作用,煎剂有微弱祛痰作用;舒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从马兜铃中提取马兜铃酸,经500名产妇服后,分娩期感染率从26.8%下降至8.2%(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79,1:86)

4.不良反应:服用马兜铃3O~90g可引起中毒反应,所含木兰花碱,对神经节有阻断作用,并具有箭毒样作用。临床表现为频繁恶心、心烦、呕吐、头晕、气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出血性下痢,知觉麻痹,嗜睡,瞳孔散大,呼吸困难,由肾炎而引起蛋白尿及血尿。轻度症状如恶心、呕吐等,用蜜炙马兜铃后再入药,可免此弊;较严重者,需对症处理,可洗胃、服浓茶或鞣酸等。肌内注射维生素B1,1日2次,每次2Omg,静脉注射25%葡萄糖液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1000~1500ml。出现麻痹或呼吸困难时,可用苯甲酸钠,咖啡因,或尼可刹米或樟脑磺酸钠等肌内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