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珍言录·为医”的版本间的差异
52166tangao(讨论 | 贡献) |
52166tangao(讨论 | 贡献) |
||
第11行: | 第11行: | ||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 ||
− |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清·[[程杏轩]]《[[ | + |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清·[[程杏轩]]《[[医述·卷二·医则]]》) |
=====解释===== | =====解释===== | ||
此语重在提示学医之人应虚心好学,刻苦钻研,面对千变万化的疾病,要努力学习医学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在临床时,能将所学的理论(道)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并逐步积累经验。日积月累,自能于临证时圆机活法,运用自如。此即“医之所病病道少”之含义。 | 此语重在提示学医之人应虚心好学,刻苦钻研,面对千变万化的疾病,要努力学习医学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在临床时,能将所学的理论(道)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并逐步积累经验。日积月累,自能于临证时圆机活法,运用自如。此即“医之所病病道少”之含义。 |
2015年8月21日 (五) 22:39的最新版本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唐·孙思速,见《旧唐书·本传》)
解释
《淮南子•主术训》:“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又:“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其意告诫为医者既要有高尚的医德,热心为病员服务的精神,又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时要能细心地诊察病人,认真分析病机。,务使辨证准确,在治疗时则应当机立断,恰当施治,当攻则攻,应补则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行为方正不苟,临证活法圆机,治疗效果不断提高。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约。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约。(清•刘任廉《医学集成》)
解释
此语系示为医治学的基本要求,因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内容丰富,要能掌握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融汇贯通地用于临床,并能在实践中有新的发现,就必须首先认真阅读和反复钻研医学的典籍,从而对医学的理论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故日非精不能明其理;同时,又要博览群书,参合各家的论说,从而可以掌握各种理论的要领,故日非博不能致其约。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清·程杏轩《医述·卷二·医则》)
解释
此语重在提示学医之人应虚心好学,刻苦钻研,面对千变万化的疾病,要努力学习医学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在临床时,能将所学的理论(道)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并逐步积累经验。日积月累,自能于临证时圆机活法,运用自如。此即“医之所病病道少”之含义。
凡临证,须审病人情状,酌配方药。但记每方治某病便非。
凡临证,须审病人情状,酌配方药。但记每方治某病便非。(清·曹仁伯《琉球百问·语录})
解释
此语示人临床治病的原则要求,所谓“须审病人情状,酌配方药”,即要求医者必须熟练地运用各种诊法,仔细地分析病机,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治法,选择适宜的方药,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所谓“但记每方治某病便非”,意谓只记住某方能治某病,而不知辨证论治,则无异于按图索骥,往往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为医者,当引以为戒。
故业医者,能因古人之法,而审其用法之时,斯得古人立法之心矣。
故业医者,能因古人之法,而审其用法之时,斯得古人立法之心矣。(明·孙一奎《医旨绪余》下卷)
解释
学习古人临床认证识病,确定治法,选方遣药的法度时,不能脱离古人用这些法度的具体时间,具体病例以及其他具体情况,如东垣之善用补气升阳,丹溪之常用滋阴降火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其立法之意,不致机械地搬用于临床,做到“师古而不泥于古”,善于吸取前人之有益经验,立自己之主见,择善而从。